2024-09-13 15:02:11|已浏览:56次
山东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超145亿 焦点|农业农村部:县域信息化下的千亿农产品市场,
山东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超145亿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7日讯 由山东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济南市槐荫区等举办的黄河流域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论坛今天在济南举行,闪电新闻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山东具有雄厚的地理标志资源优势,特别是各级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发展,因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了全国地理标志大省的地位。截止到2021年8月,全省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44件,农产品地理标志351个,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获得欧盟两批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17个,居全国第三位。
地标品牌快速成长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发布的2018—2020年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榜单中,山东有共22个产品上榜,其中,烟台葡萄酒、烟台苹果、蒙阴密桃、板倒井酒、沾化冬枣连续三年上榜。
在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发布的2020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中,山东有16个上榜品牌,品牌总价值达436.96亿元,其中,烟台苹果品牌价值145.05亿元,连续12年登顶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
在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发布的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中,山东有日照绿茶、崂山茶、沂蒙绿茶等5个上榜品牌,品牌总价值49.06亿元。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威海市文登区着力打造“中国西洋参之都”,西洋参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年成品鲜参8000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23%。
滕州市的“滕州马铃薯”春秋两季种植面积达76万亩,总产210余万吨,生产、加工、销售主体已发展到1000余家,农民年增加种植收益2.9亿元以上。
枣庄市山亭区的花椒种植规模达8万余亩,年产量达600万公斤,产值1.32亿元,形成为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花椒生产基地。
融合发展效应倍增
枣庄市峄城区的“古石榴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是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的世界最大石榴园,被誉为“冠世榴园”,每年都吸引众多游人来此。
菏泽是世界著名的“中国牡丹之都”,牡丹节已成为菏泽乃至全球热爱牡丹的人们心目中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30年来,牡丹文化旅游节为菏泽搭建起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
滨州市沾化区充分发挥“中国冬枣第一县”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资源优势,打造了以冬枣采摘园景点为主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型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
精深开发变大产业
“龙山小米”通过精深加工小米锅巴、小米煎饼、小米酒、小米醋等系列衍生品,提升了附加值。
“平阴玫瑰”是世界唯一的药食两用的玫瑰品种,通过精深开发,其产品已发展到8大系列130多个品种。
“滕州马铃薯” 开发的主食化产品已达到60多种,成为健康保健、食用多样的现代功能食品。
农产品出口生力军
山东连续20多年居全国农产品出口首位。在出口的农产品中,地理标志农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纳入中欧互保的产品,更是全省农产品出口的生力军。“烟台苹果”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1/2;“菏泽牡丹”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牡丹出口量的80%以上;“平阴玫瑰”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闪电新闻记者 何则伟 报道
来源:闪电新闻
发布于:北京
焦点|农业农村部:县域信息化下的千亿农产品市场
近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联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7520.5亿元,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78.9%。
《报告》分析表明,到“十三五”末,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产信息化稳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乡村治理数字化成效凸显,信息化服务加快普及,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数字乡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县域农产品的千亿市场
近年来,电商、邮政、快递物流等企业把电商服务站点延伸到了行政村,搭建起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之间的重要桥梁。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有电商服务站点的行政村共40.1万个,共建有电商服务站点54.7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8.9%,同比提升4.9%。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行政村覆盖率分别为80.7%、82.8%和71.9%;而在排名前10位的省份覆盖率已超过90%,其中江苏、重庆、湖南均超过95%。
图源:《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
事实上,随着电子商务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渠道,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市场已不容小觑。
从数据来看,2020年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7520.5亿元,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3.8%,同比增长3.8%。在各个省份中,农产品网络零售占比位居全国前三的分别是是浙江、江苏、安徽的,占比为37.5%、26.6%和19.9%,而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为940.6亿元、1138.8亿元、889.5亿元。
可以说,电商服务“小站点”发挥了大作用,不仅提升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更带动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据《报告》分析显示,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较高的县(市、区)的电商经济也较为发达,支撑了农产品网络零售业的快速发展。而农产品网络零售占比与互联网普及率、家庭宽带入户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农产品产销问题上存在诸多卡点,需要各方同心合力,着力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畅通‘肠梗阻’,才能推动消费帮扶提质升级。”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数据分析师袁帅建议道,要以落实“村城联动 消费帮扶”示范中心为基础,让乡村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打造高效畅通的村城间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市场经营性的全链条联动,推动乡村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
有待突破的短板和弱项
如今,虽然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起步阶段,相比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先进行业、相比智慧城市,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为四个相当突出。
来源:摄图网
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当突出。
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差距上,西部地区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仅为 34.1%,与东部地区相差 6.9个百分点,特别是发展总体水平排在前三位的省份与排在最后三位的省份平均发展水平差距高达 40.3 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低的问题相当突出。
本次监测评价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仅为22.5%,而且这一比例主要是靠相对易于推广的信息技术支撑的,如果与美国 80%的大农场实现了大田生产全程数字化、平均每个农场拥有约50台连接物联网的设备相比差距就更大。
三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的问题相当突出。
目前5G基站建设仅延伸到大城市郊区、县城和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农村严重滞后于城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面向农业生产的4G 和5G 网络、遥感卫星、北斗导航、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大数据中心、重要信息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在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
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需要财政和社会资本的高效协同。据测算,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 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仅占国家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的1.4%。2020年全国有535个县(市、区)基本没有用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占有效样本县(市、区)的20.2%;有668 个县(市、区)财政投入不足10万元,占比25.3%;财政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县(市、 区)只有490个,仅占比18.5%。
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报告》认为,到“十三五” 末,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产信息化稳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农村电商服务加快普及,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数字乡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虽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需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目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短板和弱项。这意味着,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仍需要持续发力。
来源:摄图网
而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指出,信息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了历史性交汇,农业农村信息化将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日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将围绕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集中在建强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三个方面。
未来将在一手抓新建、一手抓改造的方向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宽带网络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与此同时,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数字化水平,让农业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农业经营管理更加高效。
曾衍德表示,“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重点是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内容来源: 农业行业观察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