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首昱信息网! 登录 | 注册

免费信息发布

位置:首昱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其他 >  山东师大附中“课程超市”开门迎宾,上千学生挑选喜欢的选修课

山东师大附中“课程超市”开门迎宾,上千学生挑选喜欢的选修课

来源:网络收集仅供参考

2024-12-17 10:05:35|已浏览:26次

山东师大附中“课程超市”开门迎宾,上千学生挑选喜欢的选修课 多彩大米、生物防治、农业“云超市”……探秘成都农业科技那些事儿 

山东师大附中“课程超市”开门迎宾,上千学生挑选喜欢的选修课

10月24日,山东师大附中“课程超市”开门迎宾。上千名学生学生乐呵呵挑选喜欢的选修课,校园内一片欢腾。

31门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全部“上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从文艺青年、辩论选手、运动达人,或者想当科学家、美食家、外交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课程。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各展其能,展示自己专业的特色。

31门校本课程主要面向高一、高二学生,涵盖了知识、技能、智力、能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等领域。既有《学科创新工作坊:探索与与创造》《Arduino桌面机器人》等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尖端科学思维培养课程,也有《学而识习》《传统武术套路》《“布”期而遇,扎染生花》《我是美食家》等特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既有《智驭文笔》等顺应“大数据”时代促进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课程,也有《发现身边的历史》《泉城地理》等让同学们在观察身边的历史、地理事物过程中涵育家国情怀的人文课程。

山东师大附中教务处主任侯新磊表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依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积极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山东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学校接续发展,锐意创新,秉持“看见每一个,成全每一个”的教育理念,着力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目前已经成为学校基础型、拓展型、精深型三级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学校积极调动多方资源,引进优质师资和社会资源,让具有不同特长的教师开设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们不同的需求。体育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开设羽毛球、八段锦等课程;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科任教师把在平时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带到特色课程当中。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修订版即将公布之际,山东师大附中本年度校本课程的开设,将着力探索课堂学习和纸笔测试之外,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评价的新路径,坚守育人导向,关注“差异”,促进“优势发展”,为学生供应个性化成长的优质“自助餐”。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多彩大米、生物防治、农业“云超市”……探秘成都农业科技那些事儿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摄影报道

紫色、胭脂色、绿色的大米,你见过吗?蜂也能防治水稻害虫?能连线农业专家的农业“云超市”……在成都,这些新兴农业科技场景你都体验过吗?

今年,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喜获丰收。而在这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10月16日,封面新闻记者探访成都多个农业创新中心以及科创基地,寻觅农田里这些少为人知的创新技术。

紫米、胭脂米

蜂治害虫、彩色大米

多种创新科技已投入生产应用

当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农高创新中心,除了常见的农产品外,展架上紫色、胭脂色、绿色的大米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研发生产彩色大米的农企负责人徐德华介绍,这些彩色大米原本基因带有这些颜色,经过杂交选育最终培育成可以大规模种植、食用的品种,还可以用于大地景观展示,跟普通大米相比还含有花青素等有益人体的保健物质。

除了多彩大米外,展架上一些蜂、螳螂等昆虫也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徐德华说,这些昆虫也是生物防控技术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投放水稻等害虫的天敌,可以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这样的办法绿色环保,对环境和农作物更加友好。

赤眼蜂

“以水稻常见的螟虫病害为例,水稻螟虫会吃水稻杆,导致水稻干枯死亡从而影响产量。每一亩田只需要4个蜂球,约孵化1万只赤眼蜂。在田里投放含有赤眼蜂卵的小球,这些赤眼蜂卵孵化后,赤眼蜂会将自己的卵产在螟虫卵上,从而杀死虫卵,达到减少螟虫的目的。”徐德华拿起一个蜂球介绍说。

蜂球

据温江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农高创新中心是集农创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农高创业空间、专项化产业服务平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目前已吸引如四川耕读头雁数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现代种业集团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都天成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生物育种企业在内的二十多家涉农企业入驻。正在加速构建农业科创生态圈,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川农牛科创农庄展厅

搭建农业“云超市”平台

从种销到专家指导一站式服务

当天上午11点,记者随后来到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川农牛科创农庄,田里盖着稻草,上面冒出一些新研发的蒜苗品种。而在展厅里,正展示着科创云村·云超市的数字化共享大平台。

“该平台相当于农业的‘淘宝’,可以找到各种农产品、农业专家以及销售渠道等等。”川农牛种业品牌经理赵忠霞介绍,比如农户今年想要种植或养殖新的品种,但不知道怎么选择,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包括水稻、水果、蔬菜、猪、牛、羊等各种品种的资料。这些品种都是经过筛选后,适合成渝地区种植和养殖的。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技术问题,平台上还可以点对点联系到农业专家团队进行指导。等到采收后,平台还能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链接销售渠道。

据悉,川农牛科创农庄是以农业科技创新赋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示范项目,也是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该项目以“经营主体+高校院所+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搭建农业科技转化平台,引育农业科技企业,形成以“川农牛”为品牌的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体系。目前,项目已招有27家农企入驻,聚集高端研发团队42个,成功孵化多家企业。

平台网站

搭建平台、创新技术……

成都推动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创新融合互动

为推动成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多部门(单位),搭建科创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规划布局打造“一核五园N基地”的成都农业科创中心,构建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创新产业生态链,形成智力集聚效应,积蓄了科技创新发展动能。近年来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27个;工程技术中心69个;新型研发机构3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4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1个;累计培育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31家。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落户成都。天府现代种业园、中国南方蔬菜种业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全面运营。

同时,对接产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在蓉科研院校紧跟国家和区域农业产业战略需求,通过多学科、多层次的联合攻关,先后成功研发“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非洲猪瘟快速检测技术方法、新型产甲烷古菌第五条产甲烷途径等。建成投运国际首例超过20层的无人垂直智慧植物工厂。培育和推广第一个两系杂交水稻,实现了四川省两系选育零的突破。

此外,推动成果转化,延伸产业链条。成功举办三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累计促成交易额达32.9亿元;累计举办各类科企对接活动198场,促成科企合作协议180项。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农业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打造农业科技联合创新平台。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体。加强拔尖创新人才、一线科技人员、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储备。“成都农业,未来可期。”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是一个免费信息发布平台(非购物网站,本站不销售任何产品,仅仅分享百科文章仅供参考!)属于非盈利性质平台,全站内容信息及图片均由用户免费自行上传发布,版权、知识产权、法律责任均归上传者所有(请自行斟酌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本站仅免费提供信息储存服务与信息展示参考用途,不作为任何交易依据,所以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温馨提示: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如有侵权等违法行为请举报,我们核实会第一时间删除信息。举报邮箱:gg@sxdx1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