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首昱信息网!

免费信息发布

位置:首昱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其他 >  惠发食品董事长惠增玉等收警示函,2023年年报告信披不准确

惠发食品董事长惠增玉等收警示函,2023年年报告信披不准确

来源:微商网

2024-08-27 21:40:34|已浏览:81次

惠发食品董事长惠增玉等收警示函,2023年年报告信披不准确 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分会场十七综合报告十七

下面给大家讲解“惠发食品董事长惠增玉等收警示函,2023年年报告信披不准确 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分会场十七综合报告十七”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惠发食品董事长惠增玉等收警示函,2023年年报告信披不准确 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分会场十七综合报告十七 

惠发食品董事长惠增玉等收警示函,2023年年报告信披不准确

瑞财经 邓如菲 8月6日,惠发食品(SH603536)发布关于公司收到山东证监局责令改正措施决定及相关责任人收到警示函的公告。

公告显示,惠发食品于2024年8月6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以下简称“山东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2024〕82号)、《关于对惠增玉、徐勇、王瑞荣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4〕83号)。

《关于对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显示,山东证监局在现场检查及日常监管中发现,惠发食品存在内部控制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

一、资金账户管理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惠发食品控股子公司北京惠达通泰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惠达通泰)将员工个人微信账户作为公司账户管理使用,主要用于接收小额客户订购款、支付员工报销款等,违反了《公司法》(2018年修正)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2023年年度报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一是2023年,惠达通泰向北京通泰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通泰)收取违约金及损失补贴,确认营业收入182.2万元。上述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偶发性,公司错误地将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违约金及损失补贴计入营业收入,导致2023年度财务报告披露不准确。二是2023年,惠达通泰将收取的软件服务费确认营业收入100.58万元。该部分收入属于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应作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予以扣除。但公司未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的《营业收入扣除情况表》中披露上述扣除情况。三是公司2023年末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余额1496万元,其中按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余额1211万元。但公司未按规定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其他应收款按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和按照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相关信息。

《关于对惠增玉、徐勇、王瑞荣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显示,山东证监局在现场检查及日常监管中发现,惠发食品存在2023年年度报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问题。

一是2023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惠达通泰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惠达通泰)向北京通泰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通泰)收取违约金及损失补贴,确认营业收入182.2万元。上述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偶发性,公司错误地将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违约金及损失补贴计入营业收入,导致2023年度财务报告披露不准确。

二是2023年,惠达通泰将收取的软件服务费确认营业收入100.58万元。该部分收入属于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应作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予以扣除。但公司未2023年年度报告中的《营业收入扣除情况表》中披露上述扣除情况。

三是公司2023年末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余额1496万元,其中按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余额1211万元。但公司未按规定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其他应收款按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和按照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相关信息。

公司董事长惠增玉、总经理徐勇、财务总监王瑞荣对上述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惠发食品2023年年报显示,惠增玉,男,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3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惠发食品公司创始人,中国食协冷专委常务副会长、山东省劳动模范、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山东齐鲁乡村之星,并荣获诸城市人民勋章奖、潍坊市市长质量奖。现任惠发食品董事长、惠发小厨经理、惠发投资董事长、惠发(临夏州)食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国惠高科监事。

徐勇,男,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9年4月出生,本科学历。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民建上海市外联委执行主任,高级经济师。曾任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银行保险业务部副总经理、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中国贵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副总经理。现任惠发食品总经理、惠发(临夏州)食品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王瑞荣,女,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本科学历。1991年8月至2000年,在诸城市百货公司任职;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在诸城惠发食品厂任职;2005年2月至2011年10月,担任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2011年11月至今,历任惠发食品审计部经理、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现任惠发食品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截至8月6日收盘,惠发食品股价涨5.94%,报8.03元,总市值为19.64亿元。

相关公司:惠发食品sh603536


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分会场十七综合报告十七

会议主持人

曹际娟教授

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院长

陈全胜教授

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院长

会议报告

报告一

MOFs基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真菌毒素检测应用

张晓波 讲师

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报告简介:

真菌毒素严重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给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带来不利影响,开展真菌毒素现场快速检测研究对实现真菌毒素污染的早期预警、保障食品安全和规避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真菌毒素在食品中多以痕量/超痕量水平存在,且存在复杂基质干扰等问题,现已发展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仍存在“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三大技术瓶颈。研究表明通过构建合适的纳米结构传感,可以实现检测信号和目标识别效率的协同增强,是提高传感器分析性能的关键。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多孔配位聚合物,具有结构多样、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催化活性好、物理化学性质可调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在前期工作中,针对MOFs基复合材料设计、传感界面信号增强机理和传感器构建方法等研究,发展了多种基于MOFs基复合材料的高灵敏传感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真菌毒素的痕量检测。本研究重点介绍了我们团队在MOFs基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设计及真菌毒素检测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报告二

多功能纳米水凝胶的构建及其在致病菌控制方面的应用

杜欣军 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

报告简介:

细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细菌的控制是防治细菌性传染病、保护人类生命健康、降低国家公共卫生支出的重要方面。然而,由于细菌的抗逆性、感染后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特性使得抗生素治疗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发展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抗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水凝胶以其独特的三维网络结构、高亲水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新型抑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将光功能组分复合于水凝胶材料中,可得到利用光识别细菌从而靶向抑制细菌感染的光功能复合水凝胶。这些光功能复合水凝胶在抑菌作用中具有可视化输出、时间-空间可控、远程非接触等独特优势。近年来,本课题组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为骨架,采用不同的水凝胶制备技术,通过分析材料的特征以及细菌感染导致微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水凝胶递送体系,实现抗菌、抗炎、抗氧化、促血管重建等多维度的功能作用。

报告三

夏暑茶精深加工在线监控及其质量安全智能化检测技术研究

陈全胜 教授

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院长

报告简介:

针对夏暑茶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研究以低值夏暑绿茶为原料,在提取分离基础上开发夏秋茶提取液溶氧发酵新工艺。首先,研究开发了可见/近红外光谱快速在线监测新技术,实时监测夏秋茶浓缩液溶氧发酵过程中多酚成分和颜色的实时变化;其次,研究开发了模糊神经网络逆解耦智能控制系统,基于实时监测结果,建立夏暑茶浓缩液溶氧发酵智能化控制新方法;最后,研发了基于仿生多传感信息融合的智能评价新技术,实现深加工产品品质的智能化评价,开发纳米传感检测新技术,实现速溶茶新产品安全指标的快速现场化检测,最终保证不同类别速溶茶新产品的色、香、味品质及其安全,以满足市场对各具特色的茶叶深加工产品需求。研究成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茶叶深加工技术,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能耗和人力成本,在此基础上开发的速溶茶新产品,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关成果推广应用实现了传统茶产业向现代食品产业的阶梯性跨越,促进了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和三茶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四

一株新型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785的分离鉴定及穿孔素与裂解酶的表达纯化和应用研究

唐俊妮 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食品与技术学院 副院长

报告简介: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长期以来给食品、公共卫生等领域造成困扰,危害人类健康。本研究分离并筛选出一株裂解活性和稳定性好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命名为vB_EcoM-785,该噬菌体属肌病毒科,具有超宽宿主范围。噬菌体对宿主毒性较高,但对外界条件影响具有较好稳定性。经全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噬菌体vB_EcoM-785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分子,长度为166 552 bp,鸟嘌呤和胞嘧啶占比35.6%,是一株新型大肠杆菌噬菌体。vB_EcoM-785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裂解活性,将噬菌体与热加工结合应用于污染牛乳中,可有效降低热加工温度,延长牛乳保质期。进一步挖掘该噬菌体的裂解酶基因与穿孔素基因,并分别对其进行克隆、表达,纯化的裂解酶与穿孔素蛋白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并且抗菌谱较噬菌体vB_EcoM-785宽,在牛乳、鸡肉、生菜中应用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了裂解酶与穿孔素的微胶囊,经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裂解酶与穿孔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制备的微胶囊表面结构紧实,可有效延长酶的贮藏期。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噬菌体及其衍生酶在食品杀菌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报告五

食源性致病菌多重分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陆颖健 教授

南京财经大学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南京财经大学科技处 处长

报告简介: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多重扩增技术能在单次反应中对多个靶标进行扩增,具有高效率、高通量、低成本的特性。基于此,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双重AuNPs-SD-PMA-qPCR技术同时对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进行检测。首先探究了双重qPCR体系中自筛靶点引物的最优比例,随后使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结合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SD)弥补qPCR无法区分活死菌的缺陷。金纳米粒子(AuNPs)增强了qPCR系统约20%的荧光信号,从而建立了一种快速、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AuNPs-SD-PMA-qPCR检测技术。为进一步提升快检效率,本研究还建立了基于聚合酶螺旋扩增反应(polymerase spiral reaction,PSR)技术同时检测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等温扩增方法。利用不同组引物熔解温度(Tm)的差异选择双重PSR的引物对,并通过优化引物组浓度比,消除扩增反应时可能产生的扩增偏置。同时,考察了双重PSR反应体系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以羟基萘酚蓝指示剂和凝胶电泳作为验证。双重检测限为10–4 ng/μL与单重体系一致。对人工加标的食品样品进行培养富集6 h后,经双重PSR对2 种致病菌进行检测,检测限为102 CFU/g。因此,本研究中建立的双重AuNPs-SD-PMA-qPCR及双重PSR方法为食源性致病菌在实际检测中提供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报告六

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生成建模及基因表达

董庆利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简介: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易形成芽孢,并通过产生肠毒素和呕吐毒素引起食物中毒。其中,呕吐毒素的高稳定性和致病性使其备受关注。食品链中的不同环境因素可能对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究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在重要食品组合环境条件下的生成规律,对呕吐毒素的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为研究对象,选择温度、pH值和水分活度为主要环境影响因素,采用数学建模方法,量化环境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的首次检测时间和生成动力学规律。同时对比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呕吐毒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基因表达与获得的毒素生成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温度对呕吐毒素首次检测时间的影响程度大于水分活度的影响程度,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建立的多项式模型可用于预测呕吐毒素在25~40 ℃和水分活度为0.965~0.996范围内的首次检测时间。pH值为6.87和水分活度为0.988分别是最不利于和最有利于呕吐毒素生成的理论值。呕吐毒素产生的最低和最高温度理论值为分别为8.78 ℃和 44.62 ℃。呕吐毒素生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制定抑制毒素生成的环境条件范围提供参考依据。cesA和cesB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因素影响最大。abrB、cesH、cesP和codY基因的表达与毒素生成指标具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

报告七

仿生纳米酶复合膜用于食用油中真菌毒素降解

吴丽娜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副院长

报告简介:

由于油料作物中真菌毒素超标问题,食用油中的真菌毒素检出一直存在。然而,食用油中真菌毒素的去除一直面临挑战。传统吸附法所采用的常规吸附剂存在非特异性吸附,会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生物酶解法受制于天然酶在油相体系中的稳定性和活性低等问题,其在食用油体系中的效果不佳。通过研究油相体系中纳米酶的电子传递机理,设计纳米酶的配体和活性中心,研制出油相体系中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纳米酶替代天然真菌毒素降解酶。同时,制备安全、稳定,可循环使用的具备真菌毒素吸附-催化去除功能的米酶复合膜材料,用于食用油中真菌毒素的高效去除。

报告八

食品体系微/纳米塑料释放及其大鼠体内毒性探究

陈 雷 教授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报告简介:

食品体系中的微塑料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们会被人类直接摄入并对健康造成危害。然而,人们很少关注通过一次性饮料杯摄入的微塑料及其对生物的毒性影响。在此,我们分析了常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塑料杯中饮料的微塑料污染情况,并选择了10 μm PET微塑料,对大鼠进行了为期20 周(90、270 mg/kg BW/w)的灌胃实验,以研究其对大鼠体内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接触微塑料30分钟后,水中微塑料的丰度达到每杯300~1 200 粒,并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释放出的微塑料的大小主要在 10 μm 左右。运输和盛放热饮时的振动促进了塑料杯的释放。PET微塑料染毒组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肝脏受损,生殖系统性激素表达水平异常。PET影响了大鼠的消化系统,导致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16s RN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ET染毒组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在属一级发生了变化。乳酸杆菌、副乳酸杆菌、志贺氏菌和葡萄球菌减少了,而毛螺菌存在属水平的增加。综上所述,这项研究表明,一次性PET饮料杯会释放出微塑料,主要粒径大小集中在10 μm,接触PET会形成毒性积累并对大鼠的机体造成损害。鉴于微塑料对生物体健康的危害,需要认真对待从食品体系中释放微塑料的问题。

报告九

沙门氏菌耐药特征、耐药机制研究

李 睿 教授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报告简介:

食源性致病菌对抗生素耐药呈现上升趋势,是全球关注的严峻问题。沙门氏菌是导致人类食源性疾病的第3大常见细菌,仅次于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和弯曲杆菌。本研究介绍了江西省南昌市和武汉市沙门氏菌食源性和人源分离株抗生素耐药特征和动态变化,建立了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QPCR,AS-QPCR)法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基因SNP位点。耐多粘菌素B的食源性沙门氏菌株均为mcr阴性,全基因组测序揭示这些菌双组分系统PhoPQ/PmrAB的部分基因有共同的SNP突变。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了新型IncHI2多重耐药质粒pS045A(CP071694.1)。发现一株罕见的双相亚利桑那血清型沙门氏菌S499,携带新型可接合转移耐药质粒pS0499A(CP082955.1)。质粒pS0499A在一个基因座上观察到基因盒IS26-blaCTX-M-55-wbuc-△blaTEM-1-IS26-intI1的3 次重复插入。用多粘菌素B反复胁迫诱导沙门氏菌S499,得到一株抗性株S499V。沙门氏菌S499染色体上一段40-kb的 DNA被复制,在突变株S499V染色体上重复插入,形成一个三重串联重复DNA区域,此DNA区域两侧为IS1,区域内有pmrD、pmrG和arnBCADTEF等双组分系统基因。RT-QPCR证实突变株S499V中pmrD、pmrG 和 arnT表达上调。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沙门氏菌通过长DNA片段的复制和重复插入介导的多粘菌素B抗性。

报告十

天然产物对谷物中伏马毒素污染的精准防控

王 蒙 研究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主任

报告简介:

伏马毒素(Fumonisin,FBs)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污染粮食作物及其相关制品。人类和动物摄入被伏马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不同毒性作用,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天然酚类化合物具有安全无毒、来源广泛等优点,并且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特性,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的精准防控。本研究发现天然产物橘皮素能显著抑制镰刀菌产生伏马毒素,并明确其调控伏马毒素产生的分子网络。同时还发现天然产物厚朴酚能有效减缓伏马毒素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揭示了其对伏马毒素诱导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而为实现伏马毒素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报告十一

铜绿假单胞菌快速鉴别新方法研究

陈 伟 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报告简介: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领域常见危害因子之一,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报道,对社会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消费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传统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定方法在检测效率,操作便捷性等方面无法满足企业、基层及一线的检测需求,严重制约对潜在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风险实现早发现、快处理、低损失的防控。随着纳米孔测序技术、侧向层析技术、核酸可控组装技术以及荧光传感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相关技术实现对目标食源性致病菌菌体以及靶标基因的快速精准检测,为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防控提供重要的全息信息支撑具有总要研究意义。团队研究分别开展了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分子捕获侧向层析技术以及框架核酸组装技术,研发和建立了用于不同场景下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精准鉴定新方法和新技术,实现了目标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精准分析,为食源性致病菌标准鉴定方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和支撑。

本场会议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支持!更多精彩报告继续中!请扫描左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直播及回放!

实习编辑:栾文莉;责编:张睿梅

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西北大学于2024年10月14-15日在陕西西安共同举办“2024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食品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由全国糖酒会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和中粮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将于2024年10月29-31日糖酒会期间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以当前食品科技发展趋势和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科技需求为导向,针对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