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10:01:58|已浏览:3次
【书香天津】书香润津城!中新友好图书馆46场精彩活动吸引4000余人次参与 打卡图书馆不要打扰读书人,
【书香天津】书香润津城!中新友好图书馆46场精彩活动吸引4000余人次参与
中宏网天津10月19日电 记者从“天津市全民阅读办 书香天津”了解到,秋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中新友好图书馆推出“书香润津城 扬帆再出发”2024书香天津·读书月系列活动圆满收官,46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了4000余人次参与。
解构时空与重塑自我——“满天星计划”丛书《巴比伦铁塔》《星核密语》分享会、历史烟尘背后的灵魂叙事——邓晓炯长篇历史小说《迷城之咒》新书首发式、“阅”享生态城读书会、“探索教育的旅程”主题书展、“秋收暖心,双语悦读”绘本阅读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校园主题活动、“绘享新童年,书润生态城”绘本故事分享活动……46场精彩活动,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大众多元文化需求,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不断提升中新友好图书馆品牌活动的群众参与度、辐射面和号召力。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充分展现了中国文艺的力量与魅力,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艺盛宴。
解构时空与重塑自我——“满天星计划”丛书《巴比伦铁塔》《星核密语》分享会在中新友好图书馆三楼放映室举行。《巴比伦铁塔》作者梁宝星、《星核密语》作者贾煜与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青年批评家艾翔等,结合个人的创作经验和学术研究展开对谈。
“满天星计划”是一个开放的文学出版工程,是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一项旨在助推文学新星成长、培养文学后备力量、拓宽文学出版视野、展现文学新形态与新样貌的原创类图书出版项目。截至目前,百花文艺出版社共推出了八部青年作家的作品,分别是李达伟的散文集《苍山》、米可的长篇小说《荒原鹿影》、邵宇翾的科幻长篇小说《古耳区纪实》、焦雨溪的小说集《月燃》、吴越的小说集《暗语》、罗志远的小说集《书法家》、梁宝星的科幻小说集《巴比伦铁塔》和贾煜的科幻小说集《星核密语》。
机器人主题科幻小说集《巴比伦铁塔》由10篇中短篇科幻小说组成,是一场关于机器人自由意志的冒险,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包裹着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科幻中短篇小说集《星核密语》收录5篇地质主题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家贾煜的代表性科幻作品。繁华与贫困、真相与谎言、善与恶在作者的奇想中不断交织碰撞,展现了人类对宇宙未知之境和心灵世界的探索。
《巴比伦铁塔》《星核密语》展现了青年作家的非凡想象力与创作才华。他们的写作不再是基于地球意义上的在世写作,而是面向遥远的未来时空汲取叙事资源、面向浩渺的太空宇宙探寻科技与人类交融的未来宏大画卷,进而反思科技与人伦、资源、文化等后人类世命题,为中国科幻文学注入了活力与深度。
历史烟尘背后的灵魂叙事——邓晓炯长篇历史小说《迷城之咒》新书首发上,作家邓晓炯与编辑等为读者畅谈创作、出版故事。百花文艺出版社向中新友好图书馆捐赠了《草木志》《中国之美》《浙里风》《迷城之咒》等2024年出版的优秀书籍。
《迷城之咒》是一部记述林则徐在澳门的长篇历史小说,以文学之笔法重现了澳门的历史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为拓宽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百花文艺出版社与天津尔雅文化社签署了《迷城之咒》有声演播合作协议,让更多读者通过声音感受文学的魅力。
现场,嘉宾与读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此次活动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叙事之旅,同时也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与灵感交流的平台。《迷城之咒》以其独特的魅力、深邃的思考与真挚的情感,激发了更多人内心深处对文学的热爱与不懈追求。
此外,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新友好图书馆联合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宣讲月系列活动,分别走进北师大附校、滨海小外小学一部、生态城一中及学苑社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作用,将红色讲台延伸至校园、社区,坚定辖区内居民及未成年人文化自信。(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打卡图书馆不要打扰读书人
暑期过半,各大旅游景点人流量居高不下,图书馆和书店也成为不少游人的新选择。相较户外景点,这些场所处在室内,不仅凉快,还设置了诸多可供读者拍照的“打卡”点位,配套的休息座椅、咖啡厅等设施也较为完备,可提供吃喝玩一站式服务。
人气攀升的同时,在一些“网红”图书馆、书店内,也出现了大声喧哗、拍照挡路、违规就餐、奔跑攀爬等现象,干扰到读者与参观者。工作人员虽努力维持,难免疲于应对,期望游人在“打卡”时多一些自律。
儿童在馆内奔跑追逐。
工作人员手持标语,移动式引导。
“请勿攀爬”的位置常有读者坐卧。
人气十足 馆店各美其美
元旦前夕开放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即成“顶流”。这座由144棵“银杏树”支撑起的知识空间,坐落在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大运河河畔。四面通透的玻璃外墙,将大自然引入阅读视线,馆内蜿蜒曲折的通道“山谷”,与馆外大运河河道相互映衬。徜徉其中,读者得以尽享美学体验。
半年多来,北京城市图书馆热度居高不下。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图书馆累计读者总数达243.6万人。
读者张先生家住附近,空闲时常和家人绕着图书馆散步。他很高兴附近有一个如此美丽的地方。“这里环境特别好!尤其晚上全馆亮灯的时候,漂亮极了!”读者小杨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图书馆就被震惊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发展成这样了吗?”她笑言,自己上学时可没有这么好的环境,“如果能在这里学习,感觉什么考试都能过了。”
记者看到,为充分与读者“互动”,图书馆不遗余力。非遗文献馆内设有戏曲行装体验区,四套戏曲服饰挂在衣架上,供游客打卡拍照。少年儿童馆内不仅有充满童趣的阅读区,还常举办各类亲子活动。无论是感受建筑之美,或沉浸式体验阅读之趣,都有丰富选择。
在社交平台,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有“最美自习室”之称。其由原红楼电影院改造而成,集私人藏书楼、公益活动场所、图书馆及咖啡厅于一体。以古色古香的建筑、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去处。“书多、座位多、人也多,学习氛围很浓!”游客小朱感慨,自己和同伴“相中”这里,是因为地段便利,而且“既不用消费,也不用预约。外面太热了,凉快地在这窝一下午真不错!”
不远处,位于老佛爷百货内的钟书阁书店,则因其富有设计感的装修风格而闻名。记者看到,不少打卡者将其阅读区戏称为“圈圈圆圆圈圈”,读书人置身期间则成为“景中人”,拍照非常出片。整个区域使用圆形的蜗牛门,交错纵横,分隔出一个又一个可以独处的小天地,又通过镜子拉伸空间感,置身其中仿佛进入未来世界。购物区白色的地面和墙壁,配上原木家具,则给人温馨之感,喝上一杯咖啡十分闲适。
安静提示 难消喧哗嘈杂
网红图书馆、书店吸引游客们纷至沓来,但攀升的人流量,的确给管理带来挑战。
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喧哗嘈杂。记者看到,北京城市图书馆内,随处可见“请保持安静”的标语。安检处、“山谷”通道附近,也有工作人员举着“保持安静”的牌子,走来走去无声提醒游客。
“快来追我呀!”在一处斜坡通道,两个小朋友正欢笑着嬉戏奔跑。工作人员不得已出声制止,“那两个小孩,保持安静!”一旁的孩子妈妈赶快抱歉地拉着孩子走了。然而不多时,两个孩子在工作人员视线盲区又开始新一轮的追逐,尽管妈妈将手指比在嘴唇上“嘘,嘘”地提示,仍然无法阻止孩子们来回奔跑。
读者Ric抱怨称,图书馆噪音较多,像公园一样,“不太适合自习。”对此,工作人员回应,已经在尽力控制馆内秩序。“但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有点看不过来,有些地方的确不能及时制止。”
钟书阁书店也不例外,虽设立着不少“轻声细语,请勿喧哗”的标语,顾客们仍无所顾忌地聊着天。一名男孩坐在与妈妈约定好的地点看书,等妈妈来找他。书店内较为曲折,买完咖啡后妈妈忘记约定位置,干脆大声呼唤:“宝贝,你在哪?”男孩也大喊“妈妈我在这!”二人相见后,男孩马上跟妈妈谈论起阅读过的故事情节。
一旁的钱女士听着直皱眉,出声制止:“可以安静一点吗?”妈妈点点头,“好的好的。”不到五分钟,母子二人的音量又渐渐增大,钱女士叹了口气,合上书本离开。
红楼公共藏书楼不仅能看书,还是很多公益活动的举办场所。读者羊羊是这里的常客,很喜欢在藏书楼内自习。她回忆,七月末她跟往常一样去自习,刚进去就傻眼了。“正在搞签售活动,全是小孩乱跑,非常吵。”
记者看到,不少读者戴上耳机,或者捂住耳朵来阻挡馆内不时发出的噪音。管理员称,红楼公共藏书楼属于半公益性质,在秩序管理方面有些许的有心无力。“我们在努力维护秩序,但人手不足加上人流量大,确实不太能管得过来。”
管理乏术 规章形同虚设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一排又一排的阶梯十分壮观,许多游客站在阶梯上拍摄“人生照片”。刘女士正为坐在阶梯上下台阶位置的孩子拍照,正要从座位上走出的游客,不小心踢到了小朋友,引来她的不满。有游客提醒刘女士不要在这里停留太久,她敷衍地点点头:“马上就走了。”但足足五分钟后,直到刘女士拍到满意的照片才离开阶梯。
有网友发布了一张图片评论道“我看到了温馨的一幕”。画面中,一家三口坐在图书馆内的网红台阶上,爸爸妈妈看着中间的孩子吃东西。实际上,图书馆内是不允许就餐的,正是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记者看到,图书馆3号门设置了专门的餐饮区,读者不必离馆,完全可以在凉爽环境下用餐。
暑期书店“爆满”,钟书阁的店员也分身乏术。在阅读区,可供顾客读书的座位上铺设着软垫,镜子上贴着“请勿攀爬”的提示语。却仍然阻止不了孩子们攀爬的热情。作为装饰的圆圈处,坐着不少成年人,双手一撑,双脚一蹬,就上去看书了。记者向店员作出提醒,店员表示无奈,“管不过来,刚说完不一会就又有人上去了,我们也没有办法解决。”
在红楼公共藏书楼内,“次元之都”商店入口处有一个大大的提示,“请勿外带饮料与食物进入馆内”。但这里几乎每个人的桌上都放着从外面带来的饮料,还有人和同伴一起分享着面包。对于记者询问,管理员表示,“我们的确不能外带东西进来,不过你实在想吃也行,把垃圾带走就行,人太多了我们管不过来。”
藏书楼的楼梯后,设有“消费落座处”,在里面购买食物的顾客,可以于此处享用。但这里坐满了没有消费的人,在椅子上睡倒一片。王女士带着孩子寻觅不到座位,只能坐在公共阅读区的阶梯座椅上,为孩子打开刚买的饮品。
此外,由于许多顾客看书后不放回原处,让想找书籍的其他人犯了难。悬疑小说、科幻小说、中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挤挤挨挨地缩在同一个小空间内,没有一本书放在属于自己的书架上。管理员称,这里没有搜书的功能,每天都有很多书乱放,也实在无力一本本重新分类。“现在是暑期,我们也在商量怎么能尽力平衡读者权益和管理员的工作量,给大家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谅解。”
本报记者 魏婧 实习生 李婉佳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