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首昱信息网!

免费信息发布

位置:首昱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其他 >  从“华为Mate60 Pro上架即售罄”,看华为产品开发“达

从“华为Mate60 Pro上架即售罄”,看华为产品开发“达

来源:微商网

2024-08-06 11:51:09|已浏览:65次

从“华为Mate60 Pro上架即售罄”,看华为产品开发“达芬奇密码” 1.1万亿与14万亿,手机业务放缓后,华为市值何时能比肩苹果

下面给大家讲解“从“华为Mate60 Pro上架即售罄”,看华为产品开发“达芬奇密码” 1.1万亿与14万亿,手机业务放缓后,华为市值何时能比肩苹果”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从“华为Mate60 Pro上架即售罄”,看华为产品开发“达芬奇密码” 1.1万亿与14万亿,手机业务放缓后,华为市值何时能比肩苹果 

从“华为Mate60 Pro上架即售罄”,看华为产品开发“达芬奇密码”

文 / 高正贤,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原华为产品总经理(副总裁),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8月29日中午,华为最新旗舰机型Mate60 Pro在华为官方电商平台突然开售,几轮抢购均被广大花粉一秒而空。

除了大家在热烈讨论的麒麟芯片的回归,新机还有最大的一个亮点:

它是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即使在没有地面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容拨打、接听卫星电话。

AI隔空操控、智感支付、注视不熄屏等智慧功能,也都能在Mate 60 Pro上一一体验。同时,Mate60 Pro接入了盘古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消费者提供更智慧的交互体验。其他方面,Mate 60 Pro搭载第二代昆仑玻璃,配备5000mAh,闪拍、肖像、微距等拍摄功能也有所升级。

这些年来,华为在手机上的创新技术数不胜数,比如无线反向充电,电脑模式,指关节截屏,AI智感支付……

产品开发不仅仅是搞好一个创新就行了,任何一款产品都是台下无数工程师、设计师,经过无数产品的软件和硬件的巨量设计,开发,测试、和各专项准备工作,一起共同努力的最终成果。一个产品解构下来商业成功,都是客户,企业,和行业共同进步,凝结成的结晶。

特分享华为原产品总经理高正贤老师关于“产品开发的密码”的授课实录。

今天的主题是“产品开发的密码”,用一句话来引入主题“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大家应该都看过小米发布会、华为发布会以及各种线上的发布会,上面展示了产品无数的功能特性以及无数的价值创造。其实,在台上展示的任何一个产品功能点,都是台下无数工程师、设计师,经过无数产品的软件和硬件的巨量设计,开发,测试、和各专项准备工作,一起共同努力的最终成果。一个产品解构下来商业成功,都是客户,企业,和行业共同进步,凝结成的结晶。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六个部分内容:

一是行业趋势。产品智能时代到来了。所有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时代背景,在19世纪早期,电力和交通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的变化,出现了很多铁路,内燃机等产品。在那个时代,例如汽车行业就是百舸争流,今天仍有很多企业在引领新的工业革命,福特汽车就是在那时出现的,伟大产品的背景一定是反应时代和行业趋势的。

为什么在讲产品开发之前,一定要把智能时代提出来呢?智能时代有太多跟智能有关的特性迸发出来了,不管哪个行业,无论是硬件、软件品类,放大到2B的商业产品、2C的个人消费产品,都离不开智能化这个时代主题。所以,我们在讲这堂课会把智能时代的一些特征抽取出来。

二是产品架构和设计,这也是产品开发中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有无数的系统思维的“英雄”参与,为什么说是英雄呢?因为一个个体的IDEA,或者发明或者创造,有或者是系统架构,如PC的冯诺依曼架构,后面会牵动整体开发甚至产业链。未来会围绕它,包括很多构思、设计来做很多事情。

三是集成产品开发。大家可以看到,产品开发前加了两个字“集成”,就是要告诉大家在进入这个环节的时候,是多个维度、多视角、多角色、甚至多个组织并行,项目化来经营协同开发产品。

四是测试和验证。为什么分成“测试”和“验证”两个部分?主要是为了强调在大开发时代,测试环节和验证环节有一定区别。测试偏系统开发,验证偏场景和使用。

五是平台和生态系统。在新时代中,工业领域的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可能独立实现商业成功,比如面对运营、维护,以及前端的一些销售环节等等需要结合更多的资源。我们即将从追求产品竞争力领先,跨越到平台和生态的整体领先。

六是生命周期管理。任何一个产品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生到死的过程,好的产品不仅要保证它生的那可耀眼和辉煌,就像在手机发布会上,每一次发布的新产品都引人瞩目,更希望它能长久的创造价值,直至产品退市“江湖上仍有哥的传奇”,比如MOTO的刀锋系列手机产品。所以进行生命周期管理,是希望我们的产品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持续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01

智能时代的产品精神

1.智能时代的三大技术特征——全面感知、万物互联、系统智能

在智能时代之前,我们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进程,每次迭代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变化,除了福特汽车和通用电气以外,还造就了非常多的伟大企业。这些伟大的公司都收获了工业革命时代的成果,走到了今天。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今天的AlphaGo(围棋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的力量和智力均被制造出来的一些产品超越了。但每过一百年,都会有一种通用的技术,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这个时代是非常幸运的,我们也刚好嵌入到了这个时候。在这个时代中可以看到,企业的生产总值可以接近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大家经常会提到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这些企业的影响力非常大。我们将会步入一个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基因科学等等跨领域学科高度发展的智能时代。智能时代有三个特征:

首先,全面感知。佛教里面有一种说法:人类的生命系统,内部和外部自然界的连接是通过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可以通过六根感受到色声香味触法。我们今天不是宣传佛教,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正是因为有了全面感知系统的出现,我们能触摸到的客观物理世界,可以被机械设备所理解。于是就会产生出便于交换和存储的信息,比如手表、手机等等传感设备,形象地说就是全面感知的界面,它能把我们客观存在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互联网数字世界,作为桥梁沟通连接在一起。工业领域中,大量公司在做可穿戴手表和眼镜,结合了生物的ID识别、面部识别、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等等,在传感器领域有大量的发展空间。不仅在个人家庭和组织,还有汽车等等其他行业,将会全面应用全能感知。同时还要结合传统的衣食住行,多维度叠加起来,我们会有非常多的产业迭代商机。这个感知界面,也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入口。今天我们很多企业抢占入口,除了BAT在抢占入口外,其实很多产品企业也在抢占有全面生命力的“智慧产品物种”,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电视,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

其次,万物互联。万物互联是指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或者互联网平台,连接上一个大的地球村。当你的手机或者连接设备消失了,就会与社会脱去连接,别人联系不到你,你就等于被孤立了,而被孤立的我们,基本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在线就等于活着。所以无论是人或物品,在线是一个技术趋势。

过去的几十年里通信技术发生快速迭代。首先是把同品类物品连成了网,比如计算机是由冯·诺依曼体系构成,有CPU、存储、硬盘、主板等等同品类物品,人们把这些同品类物品连接在一起组成了网络。通过电脑以及个人计算机组网,就组成了今天的互联网。通过电话组成的网络叫做通信网,电视组成的网络叫电视网。通信从古代的烽火,到飞鸽传书,再到如今的手机,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已经实现了信息的跨越,构建了一个无所不在的连接。到了今天,我们通过连接网络,不断地分享、交换价值和信息。

5G在当下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质——万物互联,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极低时延,把数据和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可以通过电子、电信号或者光的方式来传输,它的时延很低,未来量子技术到来,信息和数据已经没有时空差距;二是超高带宽,能够同时传输很大的信息量;三是广深连接,每平公里百万级联接,可以把世间万物,甚至一粒沙,都能连接在一起交换信息,这是非常厉害的。所以今天工业互联网提到的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载),就是每个工业品类产品都将支持无接触,远程升级,赋予工业品无数新生机会。

未来我们会有不同品类的连接,比如家庭网络,其连接特征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把家里面的洗衣机、电冰箱,甚至门锁等等不同品类连接在一起。不同品类连接在一起的本质是要有交换了信息流程的价值。为什么现在不同品类很难做连接呢?因为它的功能容易做,但难在寻找连接起来的意义。物联网就是把不同物品连接在一起,相互交换信息。未来的物联网可能会交换一些物质、能量,比如国家电网连的网络,就是一个电力网络,不仅交换信息,还交换能量。假如未来有新的技术,可能还会交换物质,物质如果能够被交换,就很厉害了。现在也会延伸出新的联网,比如说车联网,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的多维互联。

通信对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十年前我们还在3G时代,如果中断了通话或者信息,可能只是错失了一场约会。到了4G时代,大家都在进行移动支付、网上炒股,如果出现了网络中断或者通信中断,可能会错失一笔生意,损失的就是钱。到了5G时代,未来自动价值可能会成为一种非常便利的应用,如果5G通信出了问题,我们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万物互联是5G时代出现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5G时代会大量出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应用,还会出现安全隐私和行为应用的机会。之所以讲这些,是因为以后开发人员面临的场景是多样化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掌握中间的关键点,这样才能保证产品不落后于时代。在万物互联的中,我们看到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的相关技术做得比较多,触觉、体感、味觉、嗅觉信息做得比较少,未来这些信息将会有非常多的新产品。所以,5G时代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第三,系统智能。这方面我们现在大量在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云服务,另一个是人工智能,或者叫智能计算。在系统智能过程中,我们会通过数字孪生,也就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学习推理,像网络边缘的一些学习能力,还有数字治理、系统数据湖、系统建模等等手段,建立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匹配和应对关系、预测关系,数字世界可以预测未来会发生的事,因为事件还没有发生,它可以预测未来。现在各种数据中心包括边缘计算和异构网络部署,其实都是在优化一些基础设施的能力,使得我们具备全面部署和计算系统智能的能力。

系统智能的核心在于解构和模人类的思维习惯,赋予机器生命觉醒和意识,未来的应用场景将会很广泛,比如车联网和人联网都会具备人的思考能力、进化能力,我们也会创造出很多数字化生存的信息物种。

系统智能是一个繁杂的产品生命系统,从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台,应用等等…我们新时代的产品人确实是在构建一个弹性,异构和完美的新生命系统。

2.产品创新的六个窘境

智能时代非常精彩,但是当你在为智能时代打造产品的时候,就会面临着六个非常困难的现象:

一是客户朝令夕改。客户需求不断地变化,而且投入非常多,但却随时可能面临客户的朝令夕改。产品人坚持自己的技术指引,可能会被无情抛弃。对客户言听计从,终有一天会“始乱终弃”。

二是失败率高,任何一种创新都会有失败,尤其是在不确定性特征明显的新时代,产品开发的失败率是非常高的。未来可能会有非常多的产品公司,在毫无意识的奔跑中被淘汰和消亡。

三是周期长。开发犹如十月怀胎,是有需要时间的。很多企业明明看到了市场的时机,但当产品退出的时候,这个机会窗已过。

四是一致性差。企业在做产品创新的时候,今天用某个方法做出了产品,整个环境变了以后,比如开发人员、供应商和制造商变了,这个产品就有可能会没落。这是产品创新中非常突出的窘境。怎样从偶然的成功变成必然的成功?这是大家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五是“养大后”被抄走了。很多公司所谓的创新,最终浓缩出来的可能是一个文档,当这“一张纸”被人学去了以后,就等于被抱走了。因此,产品创新公司既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又要构建多维差异化的能力。

六是太操心。产品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系统管理,经营,耐力,等待,放低身段,甚至“祈祷”(有些成功可能是冥冥之中)。所以优秀人才都走了捷径,即使中国,或是美国这种创新文化非常强的地方,有很多聪明人都放弃产品这条“傻”路,而是选了一些短平快的事情来做。

所以,为什么今天我们会普及这个“产品官”课程?如果在座的各位或者身边的朋友、企业家,如果对产品创新有相对执着的信念,首先要明白,产品创新理念虽然非常地美好,但同样面临着很多窘境,如果只是想要快速地赚钱,那么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很多人听到这里可能会打退堂鼓,想着产品创新这么难就不做了。那我们上这个课的意义在哪里?我想说的是,假如你希望基业长青,能够通过你做的工作,为世界创造更多的美好,同时也让你的人生充满非常多的挑战,那你走产品创新这条路肯定没错。产品创新可能短期内无法快速赚钱,但可以让你像GE(通用电气公司)和IBM一样,打造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寿命可能比你还要长。

例如,日本的松下,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做了几百年的商业计划,比人的生命周期还长。“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今天这个历史变局中,强大的国家边界是建立在原材料,器件,硬件,集成,制造,软件,操作系统,运营,实体店,资本等等“产品”领先的基础上的。产品创新对有梦想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途径,它的有趣之处在于你可以跨越人的生命周期,去规划愿景,架构技术,号召和团结志同道合的人,完成伟大的使命。

3.产品创新中的六种产品精神

在产品创新中,每个人对产品精神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产品经理心中都有自己认同的产品精神。我讲一下自己对于产品精神的理解,大家或许会产生一些共鸣。

首先,商业意识。做产品必须要有商业意识。商业意识是什么呢?一是投资行为,产品是要投资的,如果你不投资,全部都是“拿来主义”,这个产品就没有好的未来。企业必须要想办法投入精力或者金钱。二是项目化,是有临时性,时效性特征的一项行为。三是市场和技术,商业意识中的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就是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伟大企业一般会经历两个环节,一是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技术,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通过交流和直流的模式,就创造出来一个电力世界,这是从技术开始,然后再转化为市场的过程。二是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大趋势或者通用技术下,找到了特定的客户群,即市场,围绕这类客户群,联合客户和行业需求,去进行产品系列化的开发。

其次,利他精神。利他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倾听客户的需求;二是从产业视角去帮助和培育这个产业做大蛋糕,然后共生、共赢、共享,身处于繁荣的产业里自己才有做大的机会。“深淘滩,低作堰”,“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产业”都是这个精神。

第三,领导力。经营重量级团队,民主集中,海纳百川,容纳不同特点的人,团结不同的力量,同时经营和处理好平衡矩阵,然后再确保组织能在未来演进和运动的情况下,保持组织熵减,加强自己的团队能力。

第四,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括三个特征:结构化、标准化和模块化,这个过程中需要非常地严谨,不断地追求极致,追求卓越。

第五,批判精神。我称之为批判的继承,它会建立一个科学的流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打磨,同时传承优秀实践。

第六,艺术品位。艺术与科学双螺旋结构,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艺术是驱动人的情绪与感觉,而通过科技来完成呈现和表达。艺术品位是什么呢?就是你在思考产品的时候,增加感性、敏捷、洒脱、想象元素,通过移情到客户那里,用户体验模型去思考。有一些比较好的设计方法,如Design thinking。

总的来说,我心中的产品精神就是用以帮助我们从偶然到必然,从不可能到可能。在大工业时代里,它能够帮助我们源源不断的创造好的产品。未来人类发现了一些目标和技术机会点或者产业机会点,有可能个体组织或者小的组织做不了,需要大量的跨领域协同,从不可能到可能。

产品精神包含非常多的创造力,它是一种造物精神。造物精神的灵感源自于哪里?很多公司都在提“用户为先”或者“以客户为中心”,其实是在强调一件事情——牵引你做产品的到底是什么?这和上节课讲到的“真实的需求”,到底谁能够代表真实的声音的道理是一样的,本质上是以客户为中心。

4.实现商业成功的两条途径:立项和整合资源

在产品智能时代,如何实现商业成功呢?第一,立项获取资源,组建重量级团队,重构利益链。立项其实就是整合资源的过程,立项以后可以组建重量级团队,重构一个利益链。这个利益链不仅是你自己的组织,还要跟生态组织和产业链组织来实现商业成功。

第二,构建产品差异化竞争力,整合有限资源,平衡进度、质量和成本,交付商业计划(故事)和产品包(价值),并以此实现商业变现。构建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差异化不仅体现在性能和功能上,有可能是你的响应速度,你供货比别人快;也有可能是你的交付和服务,你的服务比别人好。你的资源一定是有限的,需要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去平衡进度、质量和成本,交付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这个商业计划不见得能获取暴利,但一定是被社会共识所认同的,大家一起添砖加瓦,否则这个产品就是昙花一现,今天起高楼,明天就塌了。产品一旦交付到市场上,必须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产品的消费者创造价值,并以此实现商业变现。商业变现是为了养活自己,更好的造福社会。好的产品经理必须要让产品梦想照进实现,最终商业变现建立新梦想。

产品开发会经历需求预研、架构设计、集成开发、试制验证、上市营维五个流程,过程通过控制和变更管理,经营好产品从无到有,从生到死的历程。

5.构建重量级团队的四点要求

在重量级团队中,会有一个完整、统一的目标。构建重量级团队要做到四点:一是目标统一,重量级团队要在物理实体和思想意识两个方面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间,整个团队都要关注产品的商业成功;二是并行,专业型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的角色去思考运行工作,我们要把擅长不同领域的人,凝聚到能够发挥个人特长的位置;三是打破部门墙,重量级团队不是一个个体,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功能领域,而是要能拉通整个环节,实现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四是决策均衡,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个体,都不会绝对聪明或者绝对正确,一定是综合全盘考虑,博弈和制衡的结果。

现在的商业或者产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种集体智慧中,要想实现决策均衡,就要有多领域知识、经验集成能力。重量级团队中非常强调领导力中的决断力,如果领导者不拍板的话,这个事情没法往前,做任何一种决定都是有风险的,也就是所谓的“富贵险中求”。

6.产品项目管理十大领域

产品需要通过项目管理方法去完善,大家都听过PMI(项目管理协会)机构认证,就是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里面的一些专项组织定义的内容。产品项目管理会涉及十大知识域,它的框架如下:

首先,整合管理,整个产品项目管理中间会贯穿整合管理,包括价值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能够拉通全面系统的内容;其次,范围管理,即做什么;三是时间管理,即什么时间来做;四是成本管理,即花多少钱来做什么;五是质量管理,即做到什么程度能恰到好处;六是HR管理,即谁来做这个事情最合适;七是风险管理,即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八是采购管理,用一句话来概括:“请擅长的人来做擅长的事,自己做不了的事请别人来做”;九是沟通管理,做好信息收集与传递;十是干系人管理,即相关人的预期管理。

无论是做项目经理,还是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一个基础能力就是掌握产品项目管理十大知识域。

02

产品开发如何超越客户期待?

1.预研的本质是打造一个多维度的探索路径

架构设计的首要内容是预研,预研的本质是打造一个多维度的探索路径。所谓预研就是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法,目的是找出最佳技术。很多人认为,如果通过机会主义的方式做预研,这个预研可能不会成功。预研需要做很多实验,寻找到可能路径中相对优的路径,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标准、专利,以及足够的技术壁垒,别人才打不过你。有人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要做到一流的企业就要具备强大的预研能力。

最近,国与国之间或者不同经济体之间,发生了贸易战、科技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业务连续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企业的预研能力足够好,技术地图做得全面,它的业务连续性就会非常强。不会因为行业、企业或者国家动荡,导致它可能因为一颗特种钢高强度的螺丝钉,一个圆珠笔的碳化钨球珠就让整个产品消失,或者让这一代产品消亡。

通过预研构建技术储备,支持产品系列化,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预研也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需要卧薪尝胆,把事情做极致、做长久,要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才可能通过预研产生结果和力量。预研能够帮助企业储备一些能力,应对未来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所以,预研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美国航天科技就是一个预研的孵化基地,在美国工业史上,孵化了无数的技术,并且实现了产品化。

2.预研创新的三大特点:差异性、重构、市场导向

我们在预研中发现了很多创新要素,它们具有三大特点,或者说从三个模型去思考怎么去做创新。

一是差异性。在技术领域要具有独特性、优越性,或者领先性,做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产品。当我们在做产品创新时,假如你有好的创新idea,就可以构造出一个断代的技术,或者有技术断裂点的技术,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封闭效应后,占领市场份额,或者抢占市场先机。

二是重构。从稳定的产业链上,把两个产品组合成一个产品,或者把一个比较大的、不稳定的产品打碎分解,这就是重构。

三是市场导向。市场导向是时机,可以通过时机来创新,比如说有一年的机会窗,市场可能会采购这个产品,企业就要以最快的方式,去获得市场份额,或者抢这个时间点的高利润,抢完之后就撤。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市场导向就需要快、准,要看准时间和进场的时机,再做针对性的创新。

3.核心技术是控制产业链的关键点

核心技术是控制产业链的关键点,往往决定了企业够不够“刚”,即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重不重。举几个例子:

案例1:芯片

为什么中国现在总是在讲半导体技术?因为它在芯片上构造了一个非常强的产业链控制点。芯片从通用的处理器出现的时候,整个PC系统,也就是电脑产业的升级,都在围绕着CPU(通用处理器)的升级换代来做。GPU(特定用途处理器)的出现使图形产业得到了大量地发展。同样,FPGA(协处理器)和ASIC(专用集成电器)技术,通常会在网络或者某种特定的应用场景下使用,例如比特币挖矿机,最早是用GPU做的,现在用的也是ASIC,这就是芯片技术带来的产业链控制点。

芯片领域成就了很多非常厉害的公司,比如INTER(英特尔)、ARM、高通等等。有一些芯片企业还会做好开发环境,比如Wind River System 公司(美国风河公司)嵌入式产品的vxworks,让嵌入式产品应用商围绕这个集成产品开发环境,开发产品,这样可以产生产业的聚集效应。

案例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也是如此,例如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还有手机操作系统IOS和安卓都是很典型的,能产生很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可以基于此来做系列化的产业开发。

在做核心技术的时候,要非常强调聚焦,把事情做到极致。后面还有一些像数据库、核心算法,包括ORACLE(甲骨文公司)、IBM、华为,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很多。算法的价值在于,原来通用遍历型的算法是比大小,从混乱的排序到一步步的比大小要经过几十步。如果采用了一个短路径算法,可能用十几步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几倍。从核心算法,到数据库的引用,最终可以在软件产业中形成很多差异化的控制点。

4.好的架构:正确的定义问题和接口

一个好的架构,最重要的是定义问题和形成统一的接口。举两个案例。

例1: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通信产业大量发展,一些做数字交换机的企业在乡镇驻点,服务非常好。企业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提供一些部署很快,支持用户数很多的设备,价格相对便宜,还可以兼容核心网厂家。基于这样的情况和背景,标杆企业的定义这个产品的架构从四个维度:一是插拔式的,当时大量的板件采用的是插拔式的,普通工人可以上站安装,方便维护;二是 “万门机”,系统支持一万门电话。之前交换机大量的应用都是一百门,甚至几十门,上千门的比较少,万能门机可容纳的用户量很多,实现更大容量用户数据存储能力,降低单用户成本;三是光交换,传统采用E1通道(欧洲的30路脉码调制PCM)交换,就是比较小带宽的,现在用大容量光纤交换扩大容量;四是V5接口,即一个兼容多种核心网的开放接口。在做产品架构时,重要的是如何定义问题,引用技术,提出方案。

例2:在无线领域, 2G、3G、4G产品原来是分立的,每十年一代,互不兼容。新产品到来时,如何保证用户过去的投资还能继续用起来,考虑硬件统一架构,软件升级的放啊。标杆企业就会为客户考虑,定义客户面对的问题,考虑兼容和演进性。同时,向差异化要增长,向节省工程服务角度思考成本,可能物料成本增加了,但节省了工程和安装成本,客户就愿意接受高价。当企业把问题定义好以后,架构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企业要先定义正确的问题,然后才是想象力。我认为整个过程也不是唯一的,也没有完美无缺的架构。产业的生命周期有可能是5—10年,也可能是1年或者20年。企业能面对问题和未来,提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的时候,这时候的架构就是一个好的架构。

5.架构设计就是从好看、易用,延伸至粘性和温度

在架构设计中,我们经常会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是通用的,包括电源可靠性、EMC、信号完整性、热设计、可生产性 DFX、环境适应性、安全规范以及器件可靠性应用等等,都是可靠性设计硬件中经常考虑的内容。软件也会考虑很多,比如功耗、稳定性、兼容性,甚至UI。为了灵活地切换到不同的平台,还有PC版和APP版。

架构设计的设计环节,要从好看、易用,延伸到粘性和温度。任何一个产品的商业成功,本质上都是要把用户留住。如何留住客户呢?就要抢占入口,培养场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使用产品,产生比较好的情景和交互,粘性才能出来。比如,现在一些企业做APP,给用户提供情感沟通的通道,早期让大家互相发发信息就好了,当这一代用户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叠加金融和支付,甚至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辅助应用也逐渐深入进去。

功能与特性设计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好看、易用;二是创造价值;三是调性和温度,情感共鸣。当做到调性和温度、情感共鸣的时候,消费者已经不是理性拼价格,拼性价比,会上升到情感层面,这时候消费者开始与你的产品产生生命连接力了。

6.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保住底线时,集中资源,构建峰值体验和收尾

用户体验包括5个层次: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让一个产品从最基础的功能和信息层,直接往上感觉到有一个贴近用户表现层的感知设计。产品经理必须要会做用户体验,因为不做用户体验就不知道这个产品的好坏。

比如,现在很多爸爸妈妈去给孩子买儿童玩具,者是爸爸妈妈,从他们的视角来看,这个玩具是可爱的动物,而且还可以旋转,觉得很好,就买回来了。但玩具的实际使用者是婴儿,把玩具放在婴儿车上,婴儿躺在车上听着千奇百怪的音乐,还看到几个动物的屁股在旋转,感知并不好。用不同的视角去看一个产品时,看到的结果就会不同,站在婴儿的角度,可以看出这个玩具,肯定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把用户体验做好,需要很多视角。这就是艺术,我们圈子里专家说:“艺术是科学的最高表现形式”,即一个产品虽然拥有很多高科技含量,但重要的是让人感觉到温度和调性。

用户体验的核心要素:保住底线时,集中资源,构建峰值体验和收尾。

·案例:游乐园用户体验设计

假如你要去游乐园玩,在去的路上你很期待,进门的时候看见很多人在排队,就会有点难受,进去以后就豁然开朗了,带着大家到处去玩。每个游乐园的娱乐项目都很多,是因为它要面对不同的客户,围绕不同的客户需求做设计。如何做好游乐园的用户体验?一定要让进园玩的人,找到一个玩得最high的项目,或者最High的景点,让客户产生峰值体验,从而对某个东西印象很深刻,留下一个相对良好的印象。迪士尼在用户体验方面就做得很好,假如我们去迪士尼玩,最后走的时候,因为看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花,小孩就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有的小孩喜欢辛德瑞拉,认为跟辛德瑞拉玩的时候是她的峰值体验;有的小孩喜欢过山车,认为坐过山车的时候是他的峰值体验。

03

产品开发的关键密码

1.硬件类产品开发的关键点在于领先市场“半步”

硬件类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开发很考验体力,很关键的一点是企业要领先市场“半步”。除此之外,打开极致的管理,恰到好处的简单。我们前面讲定位时告诉过大家,同质化的产品,谁先在市场上推出,客户记住的就是谁。

如何平衡进度、质量和成本?结合下图来讲。

一是倒推时间。这里用甘特图的方式跟大家来展示,包括任务管理模型、依赖关系,以及找到关键风险和变更点。

二是“爆炸图”的管理。作为产品经理,每一个图,每一个设备都要打开,面向未来和批量管理产品。假如一个行李箱打开,立体的“爆炸”管理,它的轮子是怎样的?外壳是怎样的?把手是怎样的?中间的面板布是怎样的?原材料采购,周期,用量,价格,我们都要清楚。

在疫情阶段,很多做产品的人都在面向过去进行管理。什么叫“面向过去”呢?比如,很多人认为卖口罩机很赚钱,假设过去一台口罩机的制造成本是10万元,过去的成本是2万元。但我们没想到,现在一台口罩机的制造成本可能是80万元或者100万元,为啥?原因是很多,口罩机厂家开始哄抢原材料,电机、电池之类的零部件就会涨价,甚至抢不到货,这时候接到订单也没有用。一个零件的断供就要了你企业的命。

面向未来和批量去构建“爆炸图”,不要根据过去的方法去做,未来如果缺失某一个器件,可能这个产品就做不成了,我们要能够去预测。产品开发一定要对未来有预判,同时产品的定价是批量性的,不能考虑压低一件产品成本需要多少钱,而要预判如果市场能够打开,产品销量达到一万件,成本就可以得到极大的控制。

三是规划质量。大家都知道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规划质量要简单清晰,如果不能落到最后一个环节——标准动作,搞出一大套理论来指导操作是没用的。比如,把大象放进冰箱就三步:打开冰箱——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做质量的原理也是如此,要简单清晰。

2.软件类开发要从瀑布转向DevOps模型

软件类开发要从瀑布到DevOps模型开发。以前软件开发,跟硬件是一样的,做完了以后交付给客户。现在做的过程中就发布一份特性,放在客户那里运营,做好一部分就开放一部分。同时运维和运营,已经普遍成为软件类开发中的核心技能。现在做的好的软件一定具有迭代性,上线之后,采用加载补丁包的方式去完善。很多游戏上线一个新的东西,功能快、运营快,第二天早上就开始打补丁,进行运维和运营。敏捷迭代是基础,最关键的点是客户满意度,只要客户满意了,这个软件版本就是好的。我们既要打造运维和运营的整体流程,做好VOC(倾听客户声音)管理,同时围绕用户体验的产品开发流程,把客户满意度作为控制点,切入到每一个环节中去。

3.产品项目管理的五个特征: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明细、系统性、资源约束

PMI(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的定义是:项目是为了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项目包括五个特征:一是临时性;二是独特性;三是渐近明细,方向大致正确,每到一个阶段越来越清晰;四是系统性,任何项目都是系统的;五是资源约束性,项目不是无限制的。最后,通过周密的计划,管理好项目中的人、事、物,达成项目目标。

高质量的需求已经成为了工业时代的一个标志性旗帜,质量逐渐成为项目中的一个必备要素。质量和价值成为了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企业不能因为保持成本、缩短时间而牺牲质量。当你的质量不能达到要求的时候,这个产品就不能称之为产品,交付出去就会死亡。从新的项目管理维度来说,企业可以把产品特性砍掉一些,交付的东西一定要高质量、有价值。

4.向关键路径要时间,向非关键路径要资源

在集成产品开发中如何去管理计划?首先,进度控制就是向关键路径要时间,向非关键路径要资源。要找到关键路径,任何一个开发都是并行的、有结构的、有硬件的和软件的,我们要找到关键路径在哪儿,在并行开发中向关键路径要时间,向非关键路径要资源。进度控制的本质是项目经理要能够看得出来哪一个路径是关键路径,从其中要时间,并把非关键路径资源投入其中,缩短并行开发时间,来保证整个项目管理。

其次,加强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有三个目标:一是预防重大质量风险;二是形成质量竞争力,质量最终要能形成产品比价和拼价,不仅在进入投标的时候比,交付了一定时长后,产品品质好,自然竞争力就强;三是实现质量溢价。

质量成本管理就是要实现:销售收入—质量成本—必要成本=利润。在预防、评估和失效中,最不希望出现的就是失效。企业要增加预防和评估的成本,在预防和评估上做大量的工作来保证高质量,尽量不要出现失效,失效就意味着失败,成本是非常高的,有可能会对整个企业造成影响。

第三,运用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有七种方法:一是因果图,可以识别根本原因;二是控制图,即时间推移过程中产品质量状态的表现;三是流程图;四是直方图,显示特定时间发生的次数;五是帕累托图;六是趋势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有恶化或者改进的部分,可以借助这个趋势来分析预判;七是散点图,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大致趋势。新的七种质量控制工具包括:关联图、KJ法(思路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

关于质量控制,有一个堪称经典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跳伞公司给美军提供的降落伞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也就是说1000个降落伞里面可能会有一个次品。跳伞公司认为它的良品率已经控制得很好了,但美军要求必须达到100%。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军方给出了一种品质检验方法。以前是随机抽样检验,现在从厂商交付的降落伞中随机抽取一件,让厂商的负责人跳伞。这种情况下,厂家就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来提高良品率。

04

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世界

1.决定胜利的有可能是一颗螺丝钉或者一个走线

大开发时代,企业必须要增加易用性、可靠性、可制造性、可服务性、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的考虑。在这个过程中,要做非常多的测试,比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等,来保证产品质量。这里有一些容易忽略的内容,比如可制造性,有时候产品设计好了,但生产无法加工,不支持生产自动化,需要人在中间参与,这时候装配能力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也会让产品的出场变得非常不可控。如果是用人力操作的关键工具,就会受到人力的影响,如果这个人今天心情不好,吃饭吃得也不爽,就容易出问题。可服务性也跟安装有关,一方面设备太大了,可能需要多个人安装,这时候就把它简化一下;另一方面,一些设备可能需要专业人员安装,要是能把专业性封装住,那就不需要对安装人员提太多知识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测试方法非常多,我做了一个分类,有白盒、黑盒、灰盒。技术测试手段有静态的、动态的;测试级别包括单元、集成、系统和验收。为什么一定要把测试系统化和全面化?在测试里面有对称模块、驱动模块,测试用例通过驱动模块和对称模块以后,会产生不同层次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桩模块定点,然后来完成整个测试。最希望的测试环境就是未来产品设施自动化,一旦实现自动化,产品在检测期间,就能完整地便利于产品的应用。

2.被测对象的质量评估指标不能依赖于平均值

·案例:“MIKE的假期”

很多情况下,被测对象的质量评估指标,是随机抽样的。举个例子来说明:

MIKE去夏威夷游泳,游泳池旁边的一个牌子上写着:平均水深4M米,于是他就从很高的跳台跳下来,结果不小心撞到了海底冒出来的岩石。对测试质量的平均评估,需要有很多种传输,比如缺陷密度、测试用例通过率(通过用例数/用例总数)、接口覆盖率、需求覆盖率,而不是一个通用的平均数值。在测试里面,单纯的平均数值没有意义。

3.专业硬件测试要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

专业硬件测试主要分为结构测试、电子测试、系统测试、射频测试以及生产线品质测试。结构测试包括加速老化测试、寿命测试、耐受性测试;电子测试包括静电防护测试、声学测试、功耗测试;系统测试包括HALT测试、高温高湿、跌落/震动粉尘。我们通常说专业硬件测试就是需要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状态。

05

构建产品的平台与生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现在这个时代,大公司都在建平台、建生态,比如英特尔、微软、冯·诺依曼计算机构架等等,这些企业打造了PC时代、计算机时代。一切伟大的成功都是生态系统的产物。未来企业进行产品经营时,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向上顶破天或者向下扎到根,每一个企业从小做到大,要从大做到伟大,必须要经过产品生态系统的检验。如果平台和产品生态系统没有建立起来,这个企业顶多是大企业,而不能称之为伟大的企业。未来企业在产业链上如果能联合客户,形成客户化解决方案,企业就会在产业链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案例1:HUAWEI生态

华为早期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处理器、主板,还有云平台。它会开放一部分上层的应用数据和内容给使能伙伴。现在华为已经出了很多书,并开放了开发平台。我们经常可以在大企业看到生态。上图是华为2019年全面开放的一个内容,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大企业是如何构建生态的。

·案例2: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生产一台汽车主要包括乘员仓、车身底盘、电动系统、电池组、人工智能系统五个部分。现在电动汽车已经比燃油车少了很多零部件,但即使零部件少了,每一台汽车上的零部件,都由不同的公司生产。比如人工智能系统,是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不可能只有一家供应商,一定有很多个公司在供货。

前一段时间,比亚迪做了一个刀片电池,还确定了一些技术路线,一定程度上让电池简化了。但是到今天为止,智能汽车还是一个大的产业生态,结合了汽车制造厂、汽车服务公司、汽车维修公司和检测公司等等。

06

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本质是管理客户满意度

1.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一个经营好“从生到死”的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从生到死”的过程中,要做到四点:首先,备件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任何一家公司的备件都是非常赚钱的,汽车公司也是一样,汽车公司通过卖服务、卖备件赚了很多钱;其次,产品生命主管要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得利润和客户满意度达到最佳状态;三是做好从停止销售、停止制造到停止服务的管理,知会我们的客户,跟客户一起去做生命周期管理,不能让产品突然死亡,让顾客再也买不到我的产品,也没有替代兼容产品;四是存量经营实现市场格局,没有做生命周期管理,市场格局就不可能形成,有好的市场格局的企业一定非常关注生命周期管理。

2.产品发布后多种产品存量,需要进行平衡和优化

如何做存量经营,保护和扩大市场,管理客户满意度,这是生命周期管理中本质的事情。产品发布后,多种产品存量需要进行平衡和优化,包括如何支持长期客户的升级?如何管理库存,使呆死料降到最低程度?如何使产品有效地退出?是否要对竞争对手的对策做出反应,如何反应?如何改进跨组织/功能部门协调?如何可以随时供应备件?如何决定何时定价或退出等对策?我们是要追求每个产品的成效还是要针对产品线或公司进行优化?这些都是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要去做的。最终保证我的客户满意度,不会因为我的产品进进出出,影响客户对我的感知,同时能把收入、成本、时间管理做起来。

产品开发是价值创造,销售或者合同是价值变现,一切没有变现的创造都是空想。做产品开发的人应该关注整个产品开发环节,产品开发只完成了价值创造,价值变现、价值转换、价值持续性等等都是我们后面一系列产品经营活动中要去关注的内容。

07

小结

面对智能时代万物感知、万物互联、系统智能的三大技术特征,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1.我们的产品上有什么样的机会点?

2.我们在做架构设计的时候,有没有定义出一个好的问题?

3.我们有没有把产品的应用性找出来?最终形成温度、产品黏性,在用户体验方面能做得好?

4.在集成产品开发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综合成本,平衡好时间,在范围控制中做得很好?保证高质量的产品和价值观,也可以用“爆炸图”的管理方法以及面向未来的管理方法,去动态管理我们的产品。

5.我们的质量方针,是否足够简单?

6.我们是在预防环节、评估环节,花了大量的质量成本,还是把大量的质量成本用来做了善后处理?

7.做一个测试就知道产品的好坏。我们测试的方法有没有采用先进的手段,还是依然很原始地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测试?测试方法是否支持企业未来全面自动化,系统性、全面性的做起来?

8.我们构建的平台和生态系统是否能够应对未来的“大战争”?

9.企业的生命周期管理,有没有帮助企业盈利?是否能让我们管控好市场格局?是否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产品开发不仅仅是搞好一个创新就行了,而是需要很多环节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咨询寒冬|怎么办?

咨询圈招聘现状:只出不进...

刚刚,麦肯锡官宣大动作!

究竟华为的战略体系,跟哪家咨询公司学的?

究竟什么是“选择架构师”,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谁能成为“中国的埃森哲”?

究竟“华为DSTE战略管理体系”,是什么样的?

究竟华为的“熵减”是什么样的?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7-8月份中标信息:

近期无大单,某头部咨询公司业务断崖式下跌!重点中标项目一览!

德勤中标757万良乡大学城规划大单,近期重点项目一览!

德勤击败安永,普华永道,拿下1816万项目,近期重点项目一览!

毕马威中标450万银行项目,近期重点项目一览!

埃森哲赢得价9800万大合同,网传在华美国咨询公司业务趋于枯竭,近期咨询圈大事记

华为拟中标中铝数字化规划项目,罗兰贝格联合体拿下广州空港规划项目,近期重点项目一览!

麦肯锡久旱逢甘霖,拿下990万战略项目,近期重点项目一览!


1.1万亿与14万亿,手机业务放缓后,华为市值何时能比肩苹果

文/杨剑勇

近年来,科技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带来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来自权威数据公司IDC此前发布的数据预测,全球直接来源于数字化转型的投资从2020年到2023年仍将达到15.5%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总市场规模将达到6.8万亿美元。并预计到2022年,全球65%的GDP将由数字化推动。

值得一提的是,以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为核心的新技术带来了全球智能化浪潮,各界积极利用新技术驱动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此达到提升生产效率、降本增效的目的。身处科技前沿的科技巨头,则是推动全球智能化浪潮背后中坚力量,诸如,各界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智能化转型。

市值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

而云服务作为新技术输出窗口。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全球云服务迎来最好发展时代,根据权威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最终用户在公共云服务上的支出将高达3049亿美元,相比2020年2575亿美元增长18%。尤其这一次大流行验证了云的价值,将会使得越来越企业将应用迁移、部署在云端,进而进一步全球云服务市场。

各类型企业与机构通过使用云服务厂商的云服务开启产业转型,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对此指出:“亚马逊、微软、与谷歌作为全球三大云服务厂商,正是受益各界对云服务强劲需求,使得在资本市场屡创新高,不仅迈入万亿美元俱乐部,且微软与亚马逊市值均在1.5万亿美元以上。可以说,云服务三大云巨头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助推器,并在苹果带动下,亚马逊、微软的市值也有望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

首家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的公司,苹果有望突破3万亿美元

消费者对各种智能设备需求强劲,使得消费科技企业走在世界前端。其中,苹果作为全球最赚钱的科技企业,2020财年净利润高达574亿美元(人民币约3800亿元),这个赚钱能力其他科技企业无法比拟。他手机厂商赚钱能力与其相比更是遥不可及。市值更是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人民币约14万亿元),甚至有机构预测市值在未来将会突破3万亿美元。

苹果作为市值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这背后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对iPhone、Apple Watc、AirPods等苹果产品需求强劲,使得营收与利润依旧保持稳健增长,并在资本市场不断创纪录。2020财年营收增长5%至2745亿美元(约1.8万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增长3.9%至574亿美元(约3800亿元人民币)。需要指出的是,受服务转变推动可穿戴设备强劲需求,Apple Watch是全球最畅销智能手表,具有降噪功能的AirPodsPro在全球更是一度卖断货。

此外,苹果占据全球超过四成TWS耳机市场。来自AirPods、Apple Watch等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所组成的其他业务,在2020财年创造了306亿美元(约2000亿元人民币)营收,较上一财年同比增长25%,这是苹果公司增速最靓丽的板块。在笔者看来,服务和可穿戴设备将成为苹果公司新摇钱树板块,使之在资本市场成为最热门的标的。

华为价值1.1万亿人民币,位居国内消费电子排行榜第一

作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尤其在国内市场,华为是领跑者,取代苹果成为国内最受欢迎智能手机品牌,且在全球5G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球5G专利最多的厂商之一、是全球运营商5G重要伙伴,使得华为营收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2019年营收8588亿元。

遗憾的是,今年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营收增速开始放缓。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9.9%至6713亿元。随着芯片以及荣耀剥离,今年将会面临更加严峻考验,特别是智能手机出货量面临大幅下滑风险。根据市场分析公司TrendForce(集邦)最新预测显示,在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在2021年全球排名跌至第七。而智能手机开始复苏,集邦预测2021年智能手机年产量将增长9%至13.6亿部。

华为智能手机面临大幅下滑的局面,这只是机构预测,仅供参考,以及华为主要受到美国和荣耀分拆等因素所致,但华为依旧是一家出色的高科技企业。长期以来,凭借每年千亿资金投向研发,在过去十年投入研发资金超6000亿,在5G、芯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全球具有话语权,尤其整个5G这条赛道上走在行业前端。

对于苹果与华为作为两大消费科技巨头,一家是全球消费电子强企,另一家是国内消费电子领头羊,两者之间各种比较、各种话题不断,尤其智能手机出货量领先的华为,导致一些“震惊体”让人大惊失色。不过,两家企业从经营来看,还存在不少距离,特别是赚钱能力悬殊巨大。在资本市场,苹果更是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的公司。

因华为属于非上市企业,估值存在争议,也很难给出一个准确估值,倘若根据一些机构给出的估值来看两者差距很大。其中,胡润研究院本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公司以14万亿人民币价值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企业,而华为价值只有1.1万亿人民币,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