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15:12:45|已浏览:9次
记者调查1元能看浴火之路,影视剧“播出即盗版”,网盘、短视频成重灾区 影视飓风“开炮”视频下架,“画质压缩”事件平台冤不冤?,
记者调查1元能看浴火之路,影视剧“播出即盗版”,网盘、短视频成重灾区
各家长视频平台一年因为盗版的直接损失超过50亿元,维权为何这么难?
盗版资源,正在成为刺向影视行业一把尖刀。
国庆档电影《浴火之路》、《志愿军:存亡之战》仍在院线上映,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这些电影的网盘链接已经开始在闲鱼等电商平台售卖,店家标有"4K电影、蓝光"字样,价格在1元-3元之间。此外,记者打开网页搜索发现,不少盗版网站已经可以提供电影全片的免费观看。
不只是刚刚上映的国庆档院线电影,"播出即盗版"已经成为影视行业的常态,主流视频网站的所有热播剧集、网综无一幸免,都能在搜索引擎和网盘等渠道轻松找到高清盗版资源。
"包括那些超前点播、Svip,只要官方出来的我这边都有,都是网盘观看,以后不用再花冤枉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有网店店主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而这一切,仅需19.9元即可终身享受。
"每部作品在热播期间的收益对其成功至关重要。"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尤其是热播期的侵权行为,不仅增加了投资回报的难度和风险,使版权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削弱了作品的商业价值,并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永久性丧失。"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晓告诉记者,制作一部热门新剧需要巨额投资,加之后期的运营、宣传,一集的成本在 1000 万元以上也很常见。即便权利人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也常常因为侵权赔偿金额偏低,失掉了市场,损失也无法得到全面的补偿。"
"糟糕透顶了。"爱奇艺CEO龚宇今年谈及盗版时感慨。他说,这两年盗版比前几年严重太多,粗略估算,各家长视频平台一年因为盗版的直接损失超过50亿元。
在记者采访中,多名业内人士呼吁,希望加大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侵权赔偿标准,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六成以上盗版来自网盘
所有受欢迎的热门影视剧集无一能逃脱盗版的侵害。网盘、搜索、短视频成为视频盗版内容传播的三大"重灾区"。
搜索引擎是网民最便捷、直观获取信息的方式。第一财经记者在夸克搜索中输入腾讯视频的爆款剧集《繁花》,前3条结果中有2条为侵权网站,点击进入该网站相关剧集视频,页面显示有赌博广告信息,用户还可以购买夸克网盘SVIP获得更高质量的画质和音效。
当记者在百度、搜狗、360搜索等在内的多家搜索平台输入"《繁花》在线观看"后,搜索结果的第一页均有显示盗版视频网站,有些盗版侵权网站的搜索结果显示顺序甚至排在正版链接的前面。
类似地,当记者在搜索平台输入今年以来热门剧集如《庆余年2》、《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墨雨云间》,以及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流浪地球2》等,搜索结果页面中都出现程度不等的含有黄色、赌博广告的盗版网站。
一家长视频法务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近两年算法的不断优化发展,明显发现在使用搜索引擎来检索影视作品的时候,搜索结果中侵权网站的数量增多,且出现"高占比、优先呈现"的特点。
记者发现,这类侵权网站,大多在国内无ICP备案,利用在海外架设服务器,通过盗版影视作品为境外赌博产业做非法引流,页面中充斥着大量的淫秽及赌博信息,社会危害极大。
和搜索引擎相比,传播更为隐蔽、裂变效果更加广泛的盗版渠道来自网盘。
多家主流长视频企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从平台整体侵权监测分析看,网盘因强大的存储功能和便捷的分享功能,成为了当前影视盗版内容传播的最主要渠道,占比六成以上。
这些侵权视频都是完整分享VIP剧集整集内容,涵盖不同清晰版本,紧随平台更新。时间最快的侵权视频,在最新VIP剧集上线几分钟后即上传到网盘并分享、传播,而且网盘本身设置有订阅分享链接功能,用户订阅后即可在侵权用户更新侵权视频时直接观看,无须再次寻找、获取新的分享链接,为追播式侵权行为提供了便利。
在闲鱼、拼多多、淘宝等平台售卖"资源"的交易大多通过网盘传播。以近日优酷热播剧《半熟男女》为例,平台刚开启18元直通大结局的礼包不到半天,各类网盘、网站已可以轻松找到许多盗版资源,拼多多、淘宝、闲鱼均有"超清全集"迅速上架,最低只要0.5元。
此外,记者发现微信平台也存在着许多"影视剧资源公众号""资源群"向其"粉丝"提供盗版资源,通过网盘传播。
还有一些"网盘资源站"也在悄悄兴起,这些网站进行盗版资源"网盘链接"的汇总,同时引导更多用户在平台分享各种盗版网盘链接,"站内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此外,在许多热播影视剧的超话、贴吧等,也有不少个人通过网盘分享盗版资源。
记者打开一个"网盘资源站"发现,阿里云盘、百度网盘、夸克网盘、迅雷云盘等均成为盗版资源传播的"一环"。影视剧在其中损失最为惨重,该网站的页面信息显示,站内与电影相关的帖子主题数为2.48万,电视剧2.4万,动漫7千,综艺约两千,游戏约五百,软件约三千,音频892。此外,不少抖音、快手付费短剧的盗版资源也正被传播。
短视频平台同样成为了影视盗版的“温床”。过去"三分钟看完一部影视剧"的"速食"剪辑,现在已经发展成1-2个小时以上的超长解说。而"跟播"则成为短视频侵权的新挑战。
所谓"跟播",是指某部作品刚上线,侵权内容便马上跟随正版播出节奏同步播出。通常在作品上线的5-10分钟之内,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就会出现对正在更新剧集内容的侵权剪辑,甚至以逐集"拆条"的方式,将45分钟的剧集拆分成上中下三部分(每段时长10-20分钟),再以"合集"形式按剧集顺序自动连播,形成对原作品的播放替代。这类视频几乎全部使用原片画面,二次创作含量较低,完全形成对原作品的播放替代。
短视频平台侵权不仅表现多样化,平台侵权量级巨大。以优酷的某部头部电视剧为例,围绕该剧,短视频网站上出现了近4万条违规剪辑内容,此外,还有近7万条的网盘资源,近3万条盗版小网站链接。
一家长视频企业人士向第一财经提供的数据显示,一些设置话题聚集侵权视频,话题播放量达到几十亿次甚至上百亿次;大量的侵权视频合集,均是时长特别长的原片剪切视频,仅1个合集播放量甚至达到几千万乃至上亿次。
还有不少作品从上线开始持续侵权1、2年,多达3、4年;而且在权利人反复大量通知的情况下,平台仍然大规模地实施侵权来扩大这些侵权视频的传播。
谁损失?谁受益?
影视行业因盗版损失惨重。
以近年的爆款剧为例,《漫长的季节》、《庆余年2》、《玫瑰的故事》、《柳舟记》等剧集,一经播出后数分钟内,平台便通过网络公开途径发现并获取各大网盘大量的侵权分享,清晰度与正版视频无差。一些热播作品上线不到一个月,累计发现侵权链接超10万条,其中网盘侵权7万多条。
"风口"上的短剧同样面临严峻的侵权问题。2023年,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受权利人委托,共监测短剧作品331部,监测到疑似侵权链接40.53万条,主流平台下线率超过95%。
据不完全统计,在版权监测中心在2022年-2024年,针对约620部作品监测结果显示,相关盗版网站数量攀升至了16.7万个。
在影视行业里,一部热门剧一集的制作成本就高达千万元人民币,背后凝聚的是剧本、演员、制作团队的精心挑选和投入,以及无数次的打磨和调整。
"当前版权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谈及网络盗版,华策影视总裁傅斌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侵权行为的泛滥,尤其是那些未经授权的剪辑和传播,对我们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些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创作者的权益,更是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它们削弱了正版作品的商业价值,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萎缩。"傅斌星说。
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版权作品的创作和推广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和高昂的成本,优质的剧集单集成本就高达千万。当前,侵权行为的泛滥,尤其是未经授权的原片剪辑和超长侵权视频,以及在热播剧更新期内的同步上传传播,对行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对于行业而言,盗版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一位长视频从业者对记者感慨。短期来看,盗版一方面会让平台流失会员费以及广告等,影响了版权所有人及正版播出平台的合法收益,投资人无法得到回报,更多的IP衍生开发也会受影响。更长线的是,挫伤艺术家和制作方的创作热情、污染整个行业生态。
上述人士,提到2023年以来,我国的影视行业呈现出复苏向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全年电影票房恢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今年春节档期票房和观影人次再创新高;电视剧方面,"高峰"之作不断涌现,《狂飙》《繁花》等剧集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多家影视公司扭亏为盈,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趋势,凸显了中国影视行业的韧性和内生创造力。因此,版权保护对于影视行业的繁荣至关重要。
而另一边,盗版影视剧资源却成为许多利益方"获利"的来源。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众号发布了一起通过网络"盗链"技术传播侵权视听作品的案例,据检察机关统计,从2017年底至2023年1月,通过非法传播视听作品8.3万部,该团伙获得的非法广告收入就达到了3.92亿元。其中,其2018年1月1日后"盗链"传播的1.6万余部视听作品的点击量达4050亿余次,2023年1月"下载上传"传播的2000余部视听作品点击量达4800万余次。
除非法广告外,网盘平台的返佣诱导是获利渠道之一。以网盘资源站为例,记者查看"网盘小站"发现,一个新用户注册需要付费3元获得邀请码,同时,该网站提供可更轻易获得资源的VIP服务,每月需要"500金币",即充值5元。此外,该网站还挂着蜗牛云盘"努力做最好用的阿里云盘第三方客户端"的广告语以及一个"分享网盘链接就能坐享收益"的"聚客官网"链接。
记者搜索"聚客koc"小程序发现,这是一个引导用户参与"网盘拉新"的"网推聚合平台",宣称参与者在分享影视剧资源网盘链接后,若吸引用户转存或完成用户拉新就可获得收益、进行提现。
以UC网盘为例,吸引用户在其移动端转存资源的收益为0.6元/人/天次,PC端转存收益为0.2元/人/天次,若转存用户中恰好有该网盘的新用户,引导新用户注册、下载,即为完成"拉新",可获得5元/单的收益。夸克网盘、迅雷网盘、百度网盘等同样出现在该平台"推广"目录中,页面信息显示,夸克网盘移动端拉新收益为7元/单,百度网盘为6元/单,超出其他网盘。这同时也是盗版影视剧资源传播中最常被使用的两个网盘平台。
短视频平台通常会利用侵权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收益,获利模式主要是通过侵权内容,获得庞大流量后以广告投放、付费推广服务、其他商务合作等途径获取商业收入,还通过直播带货、商品橱窗等方式从中抽取一定分成比例,将流量进行商业变现,从而增加了这些平台的收益。
除了吸引用户付费、获得推广收益,一些"影视剧资源公众号"则利用盗版影视剧资源建立私域、售卖商品。
一位用户告诉记者,她所在的一个影视剧资源微信群内,只要在群里发剧名或电影名,就会得到对应的网盘链接,平时群里还会发一些商品的淘宝优惠券、链接,看到价格合适的她也会下单。
维权为什么这么难?
表面看起来,侵权视频链路清晰,但面对频发、大规模的侵权行为,影视行业维权成本极高。
以"盗版重灾区"网盘侵权为例,多家长视频平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业界和网盘企业一般都是在法律框架下通过"通知-删除"规则进行沟通的。但是这种方式收效甚微,往往删除了一部分链接,马上会新增出更多的侵权链接,陷入"投诉-下线-再投诉"的反复循环之中,侵权裂变式扩散,平台无法穷尽发现、发函所有侵权内容,仅凭投诉根本无法有效遏制侵权内容的传播。
记者梳理了过往相关权利方诉网盘侵权的案例发现,在判定网盘是否侵权的过程中,一些案例中权利人没有事先向网盘发出预警函或预警函中对具体侵权的事实信息没有充分展现,可能使法院认定网盘并未构成侵权。
而在法院判定网盘侵权的案例中,网盘对已被通知的具体侵权事实处理消极,造成同一侵权文件反复传播的情况,可能被认为未采取及时删除、屏蔽等必要措施的义务。权利方对侵权行为的事前预警、就具体侵权情况向网盘企业的有效通知影响着判罚。
目前业界公开的网盘侵权判例并不多,记者梳理发现,在认定网盘企业侵权的案例中,权利方申请的赔偿金额与法院最终认定的赔偿往往存在着较大差异。2021年,优酷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作品被侵权起诉百度网盘,优酷索赔500万元,法院最终裁量确定赔偿金额为100万元。翡翠东方广州分公司因《食为奴》向百度网盘索赔215万元,法院最终判赔10万元。
同时,有多位视频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些大的网盘运营平台,会借助网盘盗版的特点,宣传自己的网盘产品可以"免费观影",甚至开发付费功能,提高盗版内容的观影速度和体验,从而为自身获得更多的用户关注和用户时间,增加商业变现能力。网盘运营方在盗版治理方面缺少动力,也成为侵权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一家长视频法务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有时网盘运营方不仅未采取禁止分享等措施制止侵权发生,反而以避风港规则为借口仅采取通知-断开链接的措施,甚至针对权利人通知链接也未及时采取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
而搜索引擎平台在对版权视频内容的呈现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过滤或者拦截侵权有害内容的呈现,反而对侵权网站进行优先推荐,以此获取更多的用户关注。
上述人员透露,一些侵权平台除了找一些拒绝线下的理由外,还会恶意拖延投诉处理周期,有些甚至在接到权利人投诉的一周以后才开始对投诉内容进行处理,放任侵权内容的传播,以此获取自身流量利益。
即便权利人向侵权的短视频平台投诉,侵权平台往往以"合理使用"或"二创"为由,拒绝下线侵权内容,为盗版提供"保护"。
此外,法院判赔的金额通常较低,侵权人通过侵权行为获得流量、会员、广告等各方面收入,相较之下其需付出的侵权成本却无法有效遏制侵权。
版权保护在路上
"影视剧盗播现象令人难以置信地日益泛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原二级高级法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宋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表示,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整个社会离真正普遍建立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作品版权的意识还相距甚远,知识产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说明一些侵权主体的侵权成本过低,而从司法的角度来说,这与侵权主体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可能不够严厉、赔偿额过低,刑事制裁也往往少被使用有关。
对于大量同时涉及赌博、黄色内容、社会危害极大的盗版网站,宋健表示,公权力在此类执法过程中往往更关注黄赌毒等社会问题,而版权问题多认为属于私权,仍然主要依靠权利人自己的维权。对于平台"过滤" 盗版网站的疏漏,首先需要权利人去向各个平台去投诉,但权利人的投诉速度远跟不上盗版的速度,更跟不上平台算法推荐等技术发展的速度。
此外,网盘的责任和义务往往难以界定。
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姚欢庆认为,首先要理解网盘平台提供的存储服务本身不是一个直接侵权行为。网盘向用户提供了存储空间,就像用户在储物柜里存放了违法物品,并不能直接找"储物柜"来承担责任。
不过,他同时指出,在知识产权的话题下,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影视剧资源具有消费的非对抗性,一个人使用后并不影响下一个人使用。网盘服务在这种用户间的"分享"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形判断。国内也有确认网盘构成帮助侵权的司法裁决。
姚欢庆表示,目前司法和理论界存在争议的是,网盘开发的离线下载等功能在特定情况下是否有可能构成直接侵权,这还需要法律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厘清。
而影视剧权利方究竟因网盘侵权造成了多大损失也难以界定。现实案例中,常常有影视剧版权方向侵权方提出高额赔偿,但最终难以被认可的情况。此前,腾讯诉抖音"云南虫谷"案,法院对16集电视剧的赔偿金额酌定为3200万元(每集200万元),开创了知识版权赔偿金额认定新高,也一度引发业内热议。
姚欢庆表示,由于影视剧作品实际上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热播作品和非热播作品间的用户、广告收入悬殊,并不能事先定价,因此,影视作品的拍摄成本等无法完全成为权利方索赔的依据。
不过,宋健提到,尽管现在版权法领域高判赔额计算的案例还很少,但随着法院审判理念的调整,许多计算共识也正在形成。
此外,许多影视剧资源的传播的确关系着平台方的流量、收益等,想要网盘主动加入版权维护并不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可以考虑司法或第三方引导双方来做一个协同机制解决问题,权利方可以考虑为此向网盘方支付一定的协助维权成本,加快协同,可能对双方都有利。
在记者的采访中,苏晓、傅斌星、侯鸿亮等多位影视界人士都提到,希望能够加大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侵权赔偿标准,以维护正版权利作品的利益,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也有视频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建议各级法院在审理网络侵权案件时,希望法院在审理网络侵权案件时,能提高判赔金额,对恶意侵权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针对频发的侵权问题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够出具指导性案例或审判指南,统一裁判尺度。
上述人士还提到,希望相关版权主管部门、文化执法部门应加大对上述网络侵权问题的监管及惩治力度,纳入"剑网行动"重点任务, 相关行业协会需加大对版权保护的宣传,落实"先授权后使用"的版权原则。
此外,无论是搜索引擎平台、网盘运营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都应积极履行平台义务,采取有效措施过滤和拦截侵权内容的呈现。特别是利用"算法"技术实施内容分发的平台,应推进"算法"技术在版权过滤、版权审核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开发。
"盗版问题如果需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各类协会、权利人、公众等多方努力。现有的治理措施仍面临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推动构建一个多维度、高效率的治理体系,促进网络视听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位视频平台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发布于:上海
影视飓风“开炮”视频下架,“画质压缩”事件平台冤不冤?
关于@影视飓风 TIM炮轰视频平台压缩画质、导致视频清晰度下降等问题的视频,老马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昨儿朋友问我一些问题,我才专门去“月球”上学习了一下。其实视频讲的很清楚了,甚至有点絮叨,2分钟其实都能说清楚。
简单总结一下视频内容:视频平台为了降低流量费用支出,通过降低视频码率,改变编码格式等方式,压缩上传的视频画质。甚至一些视频网站还会根据视频观看次数来进行动态调节,在视频观看人数少时则会给到较高码率,一旦视频上了热门观看人数增加,就会降低码率调整格式来节省流量开支。甚至有些平台还怕过低的码率影响观感,主动提升视频的锐化,因为适度的锐化,会让视频“看起来更清晰”……
其实这事儿都过了好几天了,老马只能来几句“马后炮”,说说我对这事得看法,也给对技术名词不太理解的朋友们,整几句人话,便于大家吃瓜:
第一,什么才是好画质?
画质完全是一个感官概念,可能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尽相同。其实我们可以把画质理解为一道菜,不同的食材和调料最终决定了它的味道。老马不想去复制搜索引擎的百科那一套,可能会让大家理不清思路,下面就用最直白的大白话,来说说视频画质中几个关键的指标都意味着什么。
分辨率:最重要的概念,如果其他因素都不变,分辨率的提升对于画质的改善是最明显的。就像我们用手机照相,相片的分辨率越高,画面细节越丰富,图像越清晰。
码率:可以理解为视频数据的传输速度或信息量,码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包含的信息量越大,视频质量就越好,但也会占用更多存储空间或带宽。
编码与解码:就和我们微信传大文件,一般会打个ZIP包一样,视频要网络传输也要压缩,然后在播放端解压缩,也就是视频的编解码过程。好的编码技术能在压缩视频大小的同时保持较好的画质,而解码则是将压缩后的视频还原成原始画质的过程。不同的编码与解码技术,如H.264、H.265、AV1等,对视频画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帧率:每秒显示的画面帧数,帧率越高,动作越流畅,减少卡顿感,让视频如同流畅的电影般享受,看动作电影和玩足球游戏的时候格外重要。
色彩深度与色域:决定了颜色的丰富程度和准确性,色彩深度越大,能表现的颜色层次越多;色域越广,覆盖的颜色范围越广,让画面色彩更加饱满生动。
HDR(高动态范围):HDR技术能够捕捉和展示比传统视频更宽广的亮度范围和更丰富的色彩层次,从深邃的黑暗到耀眼的光芒,从细腻的色彩渐变到鲜明的色彩对比,HDR让画面更加逼真,仿佛身临其境。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明白了,以上写的还有一些没写的,都会最终作用于画质。但是如果从TIM这个内容的角度来说,主要谈的就是分辨率、码率和编码的问题。
行业内,我们通常非常简单粗暴的用分辨率来简单区分视频的质量等级,比如标清(720P)、高清(1080P)、超高清(4K或UHD),平台用会员“卡”的也基本是分辨率,但是不谈码率谈分辨率确实是“耍流氓”,如果像TIM说的,会有1M以下码率的4K,我认为其画质甚至不如10M码率的720P。
至于H.264、H.265、AV1等编码,简单说无非是压缩的算法不同,本身没有什么优劣之分。消费者反而要关心解码的问题,你得观看设备是不是支持相应的解码,是用硬件解码还是用软件解码还是挺重要的,也会影响画质的。甚至老马怀疑,TIM说的内容被锐化,很可能也是编解过程中导致的,平台不至于会专门做一套算法只给内容提高锐度吧……
所以,画质其实是个综合因素,码率是个重要因素,降的少点,感官上差异很小;无底线的降,分辨率是8K,那画质也没发看。最关键的是,你不用PC上的专用播放器(比如完美解码),很难知道视频的具体信息,只能指望平台给力,亦或充会员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
第二,平台被骂冤不冤?
聊起这个话题,其实背后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咱们国内的视频平台现在正面临着成本高企、盈利不易的尴尬。
说到成本,流量和CDN费用可是个大头。到2023年底,咱们国家的网络视听用户都快到11亿人了,几乎是人手一个账号的节奏。用户多了,流量自然也大,看视频的时间长了,同时在线的人数也多了,这些都让视频平台得给运营商掏更多的带宽费。
咱查查资料,很多视频网站公开的成本单上,带宽费用都是名列前茅的。比如说爱奇艺,《科创板日报》信息显示,2020年光带宽就花了24亿大洋。虽然后来费用有所下降,但还是占了不小的比例。关于抖音的具体带宽费用也没有确切的官方数据披露,但从相关信息推测得知,2020年曾有说法称,抖音每月的带宽成本超过10亿人民币。B站那边也是,从2018年到2022年,带宽和服务器的成本跟坐火箭似的往上涨,从6亿多涨到了17亿多,一直都保持着10%左右的占比。要知道,虽然B站的总营收在增长,但净亏损额仍然较大。人家做的是门生意,总不能让人开干亏钱不想办法吧。
所以说,降低视频码率来拉低带宽成本是视频平台行业的统一做法,即便是带宽成本便宜几个数量级的Netflix、YouTube,也同样在如法炮制。
虽然可以理解平台的苦衷,但是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他们更加关注平台的画质调整对自己作品的影响。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的高质量视频,却因为平台的码率调整而失去了原本的画质,这无疑打击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对于观看者来说,没人不喜欢“眼睛吃冰激淋”,尤其是付费用户,平台不能只承诺分辨率,而无下限的降低码率压缩视频质量,终归还是要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否则用户骂你也不冤。
第三,各方该以什么心态来应对这个事件?
咱先说,以下都是一家之言,我们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开心,平台能有盈利,有发展,有更好的内容和好的画质,消费者也能得到身心的愉悦,至于“白嫖党”至少也能用“用时间换金钱”。
所以,老马自己几乎有所有的中长视频平台的顶级会员,怕麻烦,喜欢爽,就用钱来搞定!就连B站,我都爱用电视来看,目前各家会员的顶级画质内容,老马还是满意的,不仅有4K@HDR,码率也真不低,想看杜比视界,新片子也就6块钱。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一定要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埋单”,否则你那天想找也找不到了,我们可以骂平台,但是哪天真没的看了呢?回去续有线电视费吗?
作为平台,降本增效无可厚非,但是一定把握个度。甚至可能招骂的说,就算你抛弃没有付费能力的“白嫖党”,专注为会员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观看体验,确保他们能享受到高码率的优质视频内容,也是一个选择。大家花了钱,就是为了体验和服务,如果不能让付费用户满意,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至于不付费的用户,无非可看的内容少一些、画质差一些,可能需要看一些贴片广告,安心的用时间来还内容,让平台的广告收入可以支持你们继续白嫖,互相理解呗。
因为我们要知道,每一个观看,其实平台都在付费,甚至很多人将B站等视频平台当作免费的视频存储和发布工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确实很难苛责其承担公益性的社会责任,对比其他国家,我们民用的宽带和流量费用已经算很便宜了。
其实,影视飓风视频下架也许是个好事,否则关注度也许还不如留着高。希望这颗石子扔下去,不仅泛起了波澜,也触动了我们对数字化时代下视频平台生态的深刻省思。
当下的视频平台扮演着红娘的角色,一手牵着才华横溢的内容创作者,一手挽着满怀期待的观众。它们的每一决策,都在影响着用户的体验。面对成本控制的紧箍咒——高昂的服务器带宽费、内容采购的巨额开销,视频平台不得不施展“缩骨功”,以降低视频码率为代价,却也因此触动了观众的神经。
但老马觉得,不妨让我们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这些不易。视频平台的每一步尝试,都是在市场洪流中的一次探索。在这个竞争激烈、用户付费习惯尚待培育、带宽成本如山的国内视频市场,视频平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需要的,除了苛责,也可以多一份理解与鼓励。
当然,我们更期待的是,视频平台能在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找到均衡方案,在营收模式的探索上,勇敢地跳出舒适区,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技术的飞跃、市场的成熟,视频行业定能在公平与效率的跷跷板上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让这个小插曲成为一个改变的节点。
声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