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12:11:53|已浏览:9次
难抢的剩菜盲盒,为什么让年轻人着魔? 无人认领的行李箱,能当盲盒开吗?,
难抢的剩菜盲盒,为什么让年轻人着魔?
文| 豹变 詹方歌
编辑 | 邢昀
「核心提示」
当环保的概念乘上消费下沉的东风,剩菜盲盒能够载着商家和食客飞多远?
时间指向20:40,李青松开始紧张,原麦山丘的面包盲盒快上架了。过去的一周,她已经快要摸清了这家店的上架时间:一般是20:40到20:50分之间,上架就秒没,在小程序里设置提醒也没用,根本来不及,只能人肉蹲。
几次刷新之后,订单都下了,却在付款时显示库存不足。“怎么跟抢演唱会门票似的。”她忍不住嘟囔。
这是一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消费品”,说是面包盲盒,其实是店家在打烊前把当日卖不完的食物打包,再折价出售。而原麦山丘的面包盲盒,在社交平台上被公认为是性价比最高的盲盒之一,也因此异常难抢。
这些年,从消费升级到消费下沉的转变来得如此突然,一部分年轻人如李青松,刚刚适应了升级后的生活,又因突然袭来的危机感开始省钱。如何有品质地省钱?这时,剩菜盲盒击中了大家的痛点,当原价30元甚至40元一个的面包,可以用19.9元买到两个,实在没有不抢的道理。
事实上,剩菜盲盒已经在国外流行多年,虽然在国内因“省钱”而火,但产品的设计初衷其实是杜绝浪费,国内版本同样。当环保的概念乘上消费下沉的东风,剩菜盲盒能够载着商家和食客飞多远?
难抢的“剩菜”
从剩菜盲盒的生意做到北京算起,米兰已经买了184单,第一单可以追溯到2022年9月。最贵的一单标价88元,一大袋酸面包,接近10斤,拎回家分装冷冻,吃了很久。
在剩菜盲盒发达的一线城市,省钱的案例不胜枚举。美食博主小蟹曾在下午茶时间花15元买到了价值58元的巴斯克蛋糕,虽然生产日期在前一天,但巴斯克的保质期有四五天,买到仍是赚到。一星期的努力之后,李青松终于抢到了19.9元的原麦山丘,两款面包加起来价值58元,相当于打了三折。
和大多数剩菜盲盒的使用者一样,米兰也是原麦商丘盲盒的忠实顾客。“天气不好的时候更容易买到。”她总结。天气不好,剩下的面包更多,盲盒数量就可能更多。也正是如此,人流聚集的周末少有盲盒上架。
看中剩菜盲盒的生意,一些公司做起了平台方,以微信小程序运营的“惜食魔法袋”“米粒盒子”“趣小袋”等活跃在用户中。
作为惜食魔法袋在北京的最初一批用户,米兰经历了剩菜盲盒火起来的全过程。最初原麦山丘只有望京店入驻,后来门店范围才慢慢扩大。但门店扩大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食客涌来的速度,盲盒越来越难抢。在望京上班的她,不得不将取餐半径扩大到大望路。
事实上,如果你仅仅把剩菜盲盒当成一个省钱的方式,它的性价比不算高。
首先消费场景固定,绝大多数的盲盒取餐时间在饭点之后。烘焙类的取餐时间大多在晚上9点钟之后,门店打烊之前。有些仅有半个小时的取货时间,抢到还不算结束,取货也要争分夺秒,商家过时不候。米兰一般是在加班的日子才会看看是否有值得购买的餐点。
另一方面,它只能线下取,如果算上交通和时间成本,其实没有想象中划算。两位做过剩菜盲盒测评的美食博主告诉《豹变》,他们在拍过视频之后都没再买过剩菜盲盒。“麻烦,好一点的剩菜盲盒都不在周边。”
不过,如果你已经养成了剩菜盲盒的购买习惯,这些问题都变得没那么重要。
温绪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可以接受周边10公里以内的盲盒。如果路过商圈,他会习惯性地打开小程序,筛选出有哪些盲盒现在可取。如果晚上在三里屯聚会,米兰会提前半天抢一个5折的蛋糕,吃饭前去取,过程和普通的蛋糕预定几乎没有差别,价格上却有着十足的优势。
精细化运营,值得吗?
184单之后,小程序里显示米兰通过惜食魔法袋省下了5000多元。不过,小程序里的标价其实有水分。比如,盲盒标价27.9元的甜甜圈盲盒,在小程序里原价标价70-73元,线下购买其实只要49元。
好处是,这家店的剩菜盲盒其实不“盲”,和线下购买一样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
根据店员的叙述,甜甜圈是现炸的,每日并不定量,但为了打烊前线下购买的顾客仍有挑选余地,几乎每日都会有余量作为盲盒出售,也因此上架时间较早。对于这类商家来说,剩菜盲盒的销售,可以看作是日常低价营销的一部分。
对于每日定量出货的连锁店面来说,盲盒的数量则是不固定的。一位原麦山丘店员告诉《豹变》,盲盒的数量要看当天的销售情况,也因此上架时间很晚,数量不等,盲盒内的品类也不同。
在一些进口超市里,剩菜盲盒卖的其实是临期零食等包装食品,价格和线下一样。对于他们而言,所谓剩菜盲盒只是增加一种销售渠道。同理,某品牌的冷泡茶——如果在剩菜盲盒平台上架,几乎随时可取,价格比外卖平台便宜5块钱。
现在的消费大环境下,销售渠道的拓宽是有意义的,尤其是拓宽特价产品的销售渠道。当增量市场不再如此庞大,精细化运营的价值就显现出来。
某种意义上,剩菜盲盒给了消费者低价试吃的可能,也一定程度上有引流的作用。
在花费11.9元买到价值30元的包子、馅饼之后,米兰认识了一个不错的早餐品牌。她同样会用剩菜盲盒尝试新店,如果好吃就一直买下去。而这些用较低试错成本尝试过的店,也成了她在外卖平台的新选择。
随着剩菜盲盒的流行,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平台是否会成为商家营销的工具和手段,而丧失了最初的“倡导节约”的意义?惜食魔法袋公益总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表示,如果要找营销噱头,企业有太多的办法,惜食魔法袋绝对不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对于一些商家来说,这可能是成本最低的营销方式。既有成本已经付出,剩菜盲盒更像是“增收”的工具。中国宁波网在此前的报道中曾提及,一杯盲盒咖啡的成本在4到5元之间,盲盒售价7元,减去平台的抽成,一单的利润空间其实相当小,甚至是负数。
但是如果这些食物原本将全部浪费掉,那么每卖出一份,其实都是在缩小亏损。商家即便是亏,也比全部丢弃亏得少。
换句话说,如果商家为剩菜盲盒专门生产食物,不一定划算;但如果真的只卖剩菜,那一定是稳稳止损。
“小而美”的商业模式能跑通吗?
作为难以定义的新生事物,剩菜盲盒究竟是什么?平台方的盈利模式是否能跑通,又该怎样跑通?如果想探讨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得先来看一组不能算是“竞品”的对比。
作为平台方,剩菜盲盒和美团“拼好饭”一样,都和“消费下沉”的大潮有着深刻的联结,又同样是以商家抽成作为盈利模式。但实际上,剩菜盲盒的使用体验很难和“拼好饭”媲美。
无论是使用时间还是距离的限制,本质上都需要用户为低价做另外的付出。在这一点上,“拼好饭”才能算是真正以低价为导向的折扣外卖平台——你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买到价格更低的外卖。
也正因如此,剩菜盲盒的用户群体注定更小。
较小的用户群体背后,是同样较小的平台。目前剩菜盲盒的运营平台都非常年轻,体量也不算大,有一些主攻自己所在城市的本地商户,向其他城市拓展的步伐有限。
2021年正式上线的惜食魔法袋,官网显示覆盖43个城市,触达上亿人群。2022年10月成立的趣小袋,主要在上海深耕,同在2022年起家的米粒盒子则主要在成都发展。
而对于商家来说,剩菜盲盒平台其实并不像外卖平台那样必需,它更像是“锦上添花”的渠道。这也就意味着,同样向商家抽成的商业模式下,剩菜盲盒平台很难像外卖平台一样,和商家形成制衡关系,从而对商家起到监督作用。
最直接的后果是,消费者很难向平台要求处罚商家。社交平台上,为数不多的针对剩菜盲盒的吐槽中,“投诉困难”占了大多数。有用户告诉《豹变》,自己通过“订单评价”给商家打差评后,却吸引来了惜食魔法袋的运营人员,对方不断讲述自己开发商家多么困难,希望能删除差评。
而招商困难这一点,在公司层面也有印证。此前剩菜盲盒的头部企业“惜食魔法袋”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曾表示,公司目前招商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把消费下沉衍生的商业模式套用在“剩菜盲盒”身上,似乎总有几步路难以走通。所以要想理解它,还是得回到故事的最开始:剩菜盲盒的产生,其实是为了避免粮食的浪费。如果它最大的目的是环保、避免浪费,那么对目标用户来说,稍微晚一点,麻烦一点,似乎也就可以忍耐。
剩菜盲盒,归根结底只是一个乘上消费下沉东风起飞的环保产品。
显然,目前“环保”的概念在国人心中暂时还不够根深蒂固,至少不足以支撑起不断、重复的消费行为。那么如何在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以前,挖掘出新的使用场景和品类,尽量打破空间的桎梏,增加商家和用户的黏性,或许是剩菜盲盒盈利模式跑通的关键。
这样,在环保的浪潮真正翻滚起来以前,“剩菜盲盒”至少可以作为“小而美”的平台先活下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无人认领的行李箱,能当盲盒开吗?
有一名百万粉丝博主近日称,自己花了4280元在某机场买了2个“行李箱盲盒”,都是旅客滞留的行李箱,打开后开出了近万元的奢侈品。视频一经发布,关于“行李箱盲盒”的话题立刻引发热议。其实,在此之前,某社交平台上还曾出现过不少以“开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为主题的视频。那么,打着“无人认领”标签的行李箱是否可以随便买卖?
“行李箱盲盒”不是合法盲盒
据“开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的视频制作者表示,这些行李箱有的是长期滞留在机场、火车站无人领取的;有的是租客抵押给房主的;还有的说是从学校流转出来的不要的。它们大多是从一些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上淘来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视频中,有的从行李箱中淘出了二手服装,还有的淘出了手机、化妆品甚至奢侈品牌项链。盲盒价值差距巨大,吸引了网友围观。
与冲上热搜的“行李箱盲盒”异曲同工的是“快递盲盒”。在闲鱼等平台搜索“快递盲盒”“滞留件盲盒”等关键词,这些二手闲置物品转售平台都会跳出很多“白菜价”“紧急处理”快递滞留件盲盒的商家。有的滞留件按斤处理,也有的以“麻袋”为单位销售,但无一例外,每家店的商品图封面上都有大字标明“稳赚不赔”“抢到就是赚到”“快来捡漏”“售出不退”等字样。
然而,这些“快递盲盒”“行李箱盲盒”并不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盲盒商品,且是法律明确规定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的。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介绍,首先,我国法律对于盲盒经营范围及商品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了规范盲盒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023年6月1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规定,盲盒经营,是指经营者在合法经营范围内,在事先告知商品或者服务的特定范围而不告知商品确定型号、款式或者服务内容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实体店、自动贩卖机等形式,以消费者随机抽取的方式销售特定范围内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模式。
盲盒经营一般在日常生活、文艺娱乐等领域内开展,例如我们常见的玩具模型、动漫手办等。盲盒经营者应当将商品名称、商品种类、商品样式、抽取规则、商品分布、限量商品投放数量、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以明显的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并且,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产品标签、消费提示等方式,充分告知消费者盲盒商品的名称、产地、生产者、执行标准、性能、规格、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使用存储条件、安全警示、“三包”条款等关系商品质量的基本必要信息,标注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
其次,“快递盲盒”“行李箱盲盒”不能以盲盒形式销售。《指引》中详细列举了盲盒形式销售的负面清单,第五条规定:药品、医疗器械、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活体动物等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食品、化妆品,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为了遏制二手交易平台销售“行李箱盲盒”“快递盲盒”的乱象,《指引》第五条最后一款还特别规定,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快件,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
假装“盲盒”套路营销或构成欺诈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吐槽”自己的被坑经历:有人称所购买的20余元滞留件盲盒里,基本全是“牙签”“棉签”之类的物品,根本不值20元;有的表示自己购买的125元10斤的“快递盲盒”里都是一些门把手、小奶瓶等小物件,几乎没有什么符合需求的商品;还有的表示,自己买的298元20斤的盲盒中有很多商品连说明都没有,也不知道是不是打着“滞留快递”旗号销售“三无”产品。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认为,这些打着滞留件旗号出售“快递盲盒”“行李箱盲盒”的套路营销,或要承担虚假宣传的民事责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商品虚假宣传问题做了一系列的详细规定,一方面明确了虚假宣传的内容,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另一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赔偿数额,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所受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此外,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宣传的行为,经营者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其次,即使套路营销的商家标明“售出不退”,购买了“行李箱盲盒”的消费者也可以申请退款。今年7月1日即将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的,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不得擅自扩大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进行标注,提示消费者在购买时进行确认,不得将不适用无理由退货作为消费者默认同意的选项。未经消费者确认,经营者不得拒绝无理由退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消费者基于查验需要打开商品包装,或者为确认商品的品质和功能进行合理调试而不影响商品原有品质、功能和外观的,经营者应当予以退货。
即使真正的盲盒商品,也并非完全不可退货。《指引》中虽然规定了盲盒经营者通过充分告知提示,并经消费者单次购买时确认后,以互联网形式销售的盲盒商品拆封后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但是,盲盒经营者不得以默认勾选方式替代消费者确认环节,并且以全包形式销售整套系列商品,该系列内商品清楚确定的,经营者应依法执行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如果盲盒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或者与经营者明示不符的,应当依法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义务,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所以,消费者权益并非商家一张图几个字就能排除的,如果踩到盲盒陷阱,消费者可及时咨询消协了解自身权利,不要被商家所谓的“提前告知”唬住。
行李箱无人认领也不能随意买卖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无人认领”的行李箱属于遗失物,个人不能随意买卖。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两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五条规定,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三百一十八条规定,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也就是说,无人认领的行李箱应当属于遗失物,遗失物的所有权属于失主所有;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其他人无权处分。如果个人将“无人认领的行李箱”作为盲盒售卖,这一行为涉嫌违法。
退件当“快递盲盒”卖或涉侵占罪
关于热议的“行李箱盲盒”事件,涉事机场已经报警,公安机关目前正在调查之中。
前不久,有电视栏目就快递何以变“盲盒”曾进行过专门报道,称某快递公司营业网点涉嫌违法售卖退件等。报道播出后,该地邮政管理局会同公安等部门,连夜组织查处行动,并对涉事快递公司负责人进行立案调查,对涉事网点实施行政强制关停措施。可见,“行李箱盲盒”“快递盲盒”不仅有以厂商处理尾货欺骗消费者的情形,还有快递公司内部将退回件作为所谓的“快递盲盒”在市场上销售的情况。
今年年初,一名主播在网上直播售卖“快递盲盒”,如果有人看中,就直播拆快递,拆到什么卖什么。某电商公司工作人员秦女士偶然发现,该主播卖的竟然是其公司的产品,原价79元的鞋只卖29.9元。秦女士报警后才知道,直播卖“快递盲盒”的主播其实是名快递员,这些“快递盲盒”有的是发货后买家选择退款,被拦截回来的;有的是买家收到货后选择退货的;还有的是从仓库发到快递点,还没来得及扫描登记的。一般来说,按照程序,买家的退件要暂存在快递点,然后再退还给卖家,但这些退件不仅没有退,还被挂在直播间当作盲盒出售。目前涉事快递网点和秦女士公司均报警,该快递员也被警方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由于寄收信息不完善导致收货收不了、退货退不了的快递,是由快递公司暂时保管的,无论其价值如何,快递公司都不能擅自处理。未经他人许可便将他人交付保管的物品出售,数额较大的将构成侵占罪。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表示,为了避免“行李箱盲盒”“快递盲盒”事件发生,快递公司、航运公司等应建立完备的遗失行李、快递保管、寄存退出制度,避免遗失件、退件流入二手市场。快递站点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强化贵重寄递物品内部保管措施,避免因不法人员趁机作案而造成损失。对于直播销售“行李箱盲盒”“快递盲盒”的网红博主,应及时给予处罚,并清理二手交易平台中“行李箱盲盒”“快递盲盒”销售链接,全力消除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
供图:视觉中国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