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15:11:12|已浏览:22次
西湖边打卡点+1,“精致得像个美术馆” 艺见开坛·公教活动丨剪纸艺术绘心语,疗愈之旅共绽放——记美术馆剪纸艺术疗愈工作坊初体验_心灵_剪刀,
西湖边打卡点+1,“精致得像个美术馆”
??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经过近两个月的提升改造,松木场农贸市场终于回归了。
近日,老体育场路上,“升级版”松木场农贸市场开门迎客,被居民称“精致得像个美术馆”。
随处可见“西湖元素”,仿佛在逛展
松木场农贸市场离西湖很近,步行仅900多米,是离西湖第二近的农贸市场。去松木场农贸市场也很方便,地铁3号线坐到武林门站下, 再走800多米就到了,周边围着体育场路小区、保俶小区、王家弄等多个小区,服务居民近2万人。
前天下午,我在松木场农贸市场碰到了50多岁的韩美俊。她拎着一个袋子,准备去农贸市场买点馒头。农贸市场里,有个摊主做的馒头深得她的“北方胃”。今年6月底,松木场农贸市场开始实施提升改造计划,她每天都在盼着竣工,偶尔也会给摊主发消息,询问市场改造的进度。
松木场农贸市场改造完成后,启动试运营的第一天,韩美俊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去逛过市场了,“干净又漂亮”。
距松木场农贸市场百米外,就看见了门头旁边墙上的“松木场”三个大字,门头设计以木质为基调,门口还开了一家水果店,各色水果排列有序。市场外立面及外摆区,种着各种绿植,与周边形成了软分割界面,让市场显得勃勃生机。
走进市场,随处可见“西湖元素”,仿佛在逛展。市场内布置有大小不一的油纸伞,墙面还点缀着传统农具、鱼蒌等老物件,为市场增添了几番江南水乡的渔耕雅韵。
“老样子,还是两个馒头。”韩美俊笑着对摊主说。
“好嘞。”摊主很熟练地打包好两个馒头递给她,就像老朋友。
松木场农贸市场设计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升级改造,松木场农贸市场将绘画、书法、文学等文化元素融入了内外部空间,用艺术留住了烟火气、增添了人情味。在文字设计上,利用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朱熹的榜书,在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体验,“现在逛松木场农贸市场,可以坐下来享受美食了。”
上班前来吃碗面,下班后来买点菜
“一菜一早”,是西湖区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一菜,即“菜市场”,在丰富菜品的基础上,开辟本地特产专区,满足民生需求;一早,即“早餐店”,引入早点、老字号等多种业态,打开新消费场景。
“升级版”松木场农贸市场占地约990平方米,保留了原有的蔬菜、肉类、水产、粮油、干果等20多类摊位,以及百余种农副产品的同时,还引进了新茶饮、轻餐饮、连锁品牌等商户,既保留了传统农贸市场的“烟火气”,又提升了农贸市场的文化活力和吸引力。
“改造前,也会常常来逛,但都是买了菜,匆匆就走。现在,上班前可以先来市场吃碗面。下班后路过,再进去逛逛,买点菜带回家,生活方式都变了。”韩美俊说。
提起松木场,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它的旧时模样。
历史上,松木场南为宝石山和弥陀山,北有西溪河(沿山河)和松木场河。松木场是以松木场河得名的,现在泛指保俶路、体育场路、曙光路交汇处一带地域。
自南宋以来,松木场附近的寺庙比较多,每年二三月间,嘉兴、湖州、苏州、常州、镇江一带的香客都会乘船沿大运河而来,在松木场附近停舟登岸。在船上,远远地就能望见高高耸立着的保俶塔,就知道“杭州到了”,可以松木场码头上岸。
明朝时,松木场一带已形成集市,一直延伸到民国初期,香客云集,茶馆、店铺、旅馆也应运而生,形成了“松木场市”。
历经数百年变迁,松木场早已不复旧貌。现在,周围多是以住宅为主的居民社区。
如今,随着松木场农贸市场的回归以及业态结构的重塑,周边又形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不仅是居民买菜的地方,也是充满烟火气的社交空间。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徐萌
通讯员 郑凯怡
编辑 肖旭
审核 毛迪 王晨郁
艺见开坛·公教活动丨剪纸艺术绘心语,疗愈之旅共绽放——记美术馆剪纸艺术疗愈工作坊初体验_心灵_剪刀
剪纸艺术绘心语
疗愈之旅共绽放
记美术馆剪纸艺术疗愈
工作坊
初体验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让灵魂得以休憩与重生,成为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近日,由“艺见开坛”首期话题“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延伸而来的一场剪纸艺术疗愈工作坊在我馆温馨展开,以传统剪纸艺术为媒介,引领参与者们踏上了一场心灵的疗愈之旅。
开 篇
筑梦“场”中
静候心灵归宁
活动在柔和的音乐中缓缓展开,带领人金墨老师用温暖的声音引导大家闭上眼睛,深呼吸,逐渐放松身心,共同构建一个名为“宁静之域”的心灵“场”。这一刻,在公共教育空间中,舒缓的音乐,逐渐放松的身体,进入冥想的思绪,仿佛瞬间将生活的喧嚣隔绝于门外,每个人的心灵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避风港,准备迎接一场关于自我发现与疗愈的美妙旅程。
环节一
开一朵花
绽放内心色彩
随着引导语的深入,工作坊进入了第一个创作环节——“开一朵花”。在五彩斑斓的纸张前,参与者们拿起剪刀,跟随内心当下的选择,选取纸张,手随心动,剪出他们独特的情感与故事。在分享中,有人说:“我在冥想时,听着音乐,想到一片绿色的洋桔梗随风飘摆。”有人分享:“小时候很容易快乐,絮状的外轮廓是长大后的自己,包裹着内心的童年回忆。”还有小伙伴分享:“听着音乐,我想到的是空山深谷。无论是山里的清风,还是一片白云清幽,是一种特别自然、纯净、忘我的状态。”大家听着音乐冥想,拿起剪刀创作,或许没有太多思考,却都是一种对内心的观照,收获了开心。
环节二
创作“生命之树”
探索生命之根
紧接着是“生命之树”环节,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剪纸,更是一次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探索。参与者们以纸为土,用剪刀栽下一棵棵形态各异的生命之树。有的是根系发达,树干粗壮,枝干舒展的树,充满生命的力量;有的是泸沽湖边一棵安静生长,予人阴凉的枝叶繁茂的树;有的是寂静雪中的树,虽处冬季,但依然有绿色的生机。在创作过程中,有人回忆起过往的点滴,有人投射出面临的现状,有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幸运、健康、结满果实的树、旷野中的树、山崖上的树···每一棵树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每个人生命中不可复制的经历与梦想。
环节三
共创心灵家园
携手共筑温暖
工作坊的最后,迎来了“共创心灵家园”的集体创作。大家围坐一圈,将各自生活中的美好与愿景剪出,共同融合成一幅大型剪纸作品。随着剪刀的起落,一幅幅充满爱与希望的画面逐渐成形:有象征祝福的千纸鹤与幸运星;有用废弃纸质拼贴成的可爱的小狗,在云朵上自由玩耍;有夏日海上冲浪的人;有生出翅膀的剪刀;有象征岁月静好的明月···这些心中象征美好的事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心灵家园。正如小伙伴的分享:“这是剪纸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是这棵树上随风飘落的花瓣,也是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碎片,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们不仅交流了创作心得,更在无形中通过共创建立了联结,互相鼓励配合,散发温暖与祝福,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与温暖。
尾 声
疗愈之旅
心灵之花永不凋谢
随着共创分享的结束,这场剪纸艺术疗愈工作坊也画下了句号。然而,对于每一位参与者而言,这场艺术的疗愈旅程才刚刚开始。剪纸艺术,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不仅让他们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让心灵得到了疗愈与释放。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让我们不妨偶尔放慢脚步,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活动协助志愿者:梁夕静、张楠、徐莹
END
责任编辑:降金晶
微信制作:马骄升
审核:张 娴
欢迎关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微信号: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微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官网:
乘坐地铁2号线至体育场站下车
乘坐公交12 14 26 31 215 216 224 521
600 603 605 616 701 709 教育专线等
至省体育场站下车
向西走300米到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