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首昱信息网!

免费信息发布

位置:首昱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其他 >  这组照片很棒!摆拍也是一种沟通能力 国际研发出最新脑机接口装

这组照片很棒!摆拍也是一种沟通能力 国际研发出最新脑机接口装

来源:微商网

2024-09-20 10:58:43|已浏览:2次

这组照片很棒!摆拍也是一种沟通能力 国际研发出最新脑机接口装置 可帮助严重瘫痪人群恢复沟通能力 

这组照片很棒!摆拍也是一种沟通能力

好的照片就是作者自己的一种表达,抓拍也好,摆拍也罢。能够通过镜头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能传递给别人就是好照片。在本周的作业中有很多摆拍也有抓拍,其中不乏好照片,下面就看看本周的照片点评。

【1】

作者@隋心锁欲

很久没看到农村题材的照片了,看到这组照片非常地开心。一方面是现在的农民生活水平大大地提升了,很幸福。另一个方面是这组照片给人传递的表情也是快乐愉悦的。特别是第二张,夫妻两人的表情给人一种幸福感。

从这组照片来说,作者是摆拍,但不觉得别扭,很自然。很多好的照片都是摆拍,如何摆是作者的能力。就拿这组照片来说,作者善于沟通,每张照片都把人物的情绪表达出来了,这种情绪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本周一组非常棒的作品。

【2】

作者@渔舟晚唱

这组也是摆拍,更多是带有娱乐性的拍摄,更像是一种时装秀。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样拍也没问题。但从感觉和氛围上和上一组差距就比较大。从照片的创作上来说,我们还是尽量贴近生活,场景与人物的身份相符,接地气的照片更能打动人。

【3】

作者@黑.黑

蹒跚学步,胖嘟嘟的小可爱,挺好的一张儿童照片,这张照片即有记录性,同时也有艺术感,小孩是一个逆光的效果。但没有明显的阴影,画面色调明亮,暖洋洋的给人好心情。侧面的角度也不错,勾勒小孩的脸庞很可爱。

【4】

作者@左中立

这张照片有点意思,在画面的构成安排的处理上比较简单,但很生动,画面的色彩、明暗、光影的效果都很棒。拍照成功的关键在于光影,现在这张照片的时间正好,抓住最佳的拍摄时间,出片的几率就高很多。

【5】

作者@鸭鹂氪

画面两大色块,从画面的构成和色彩来看不错。一个建议,避开伞把机位放低,把仙鹤的倒影拍全一点,画面极简可能感觉更棒。现在雨伞在画面中感觉不相干的两个主体,到底谁是重点?一个画面一个主体,更符合大众的审美。

作者@鸭鹂氪

这张照片可以做适当裁剪,可以突出一个主体,比如渔船或者渔网。水面上黑点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很有规律,调整一下拍摄的角度,可以把这种规律再突出。摄影就是在无序中寻找有序,突出规律。作者在拍的时候,可能注意力在落日的太阳上,但太阳只能画面中的一个背景元素,一般不会作为画面的主体。

【6】

作者@Korisaku

环境很棒,整个画面的元素很多,但并不乱,环境色调统一,人物的色彩鲜艳突出,作为画面中的一个点,恰到好处,像一幅画。

【7】

作者@谭祥君

这应该是一张航拍的截图,拍摄的时机非常棒。在云雾中还有光影的变化,后期调色处理成暗调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一点建议,拍摄的角度可以再降低一点,突出画面的透视空间,影调上可以亮一点,多一些细节更好。

【8】

作者@西南社

此时的光影非常好,一阴一阳,明暗关系不错。在拍摄上建议从正面采用对称构图,用中长焦镜头拍摄,画面的畸变小。从色彩、明暗来表现画面,尽量做到简洁处理。

【9】

作者@唐朝华人

一张创意的静物拍摄,拍摄上没有难度,但效果很棒。黑背景很出片,拍静物是很多人的首选。在光线的处理上是关键,用两盏灯,一盏主灯,一盏辅灯,打出来的光线有立体感。

【10】

作者@安阳壶

两张人物肖像,一张小孩,一张老人。小孩的表情忧郁,光影不错,人物的情绪拍出来了,需要注意的是暗部细节丢失比较多,可以提亮一点。老人是埋头在做什么,可以来个半身,把手上的工作可以作一个交待。光线的位置不是很好,在人物的身上,如果在头部就好很多。相对之前的照片,看得出作者在拍摄上有进步,但对画面的表达还是不够清晰,在拍摄时,还需要多思考,为何要拍这张照片,目的是什么?


国际研发出最新脑机接口装置 可帮助严重瘫痪人群恢复沟通能力

中新网北京8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两篇论文神经科学论文,研究人员报告研发出新的脑机接口装置(BCI),能够比现有技术更迅速、更准确且覆盖更大词汇量地将大脑活动解码为语言。该研究结果展示旨在帮助严重瘫痪人群恢复沟通能力的技术的进步。

据论文介绍,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干中风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人往往因肌肉瘫痪而丧失语言能力。过往研究表明可以从瘫痪患者的大脑活动中解码出语言,但只能以文字形式输出,且速度、准确性和词汇量都较为有限。

Willett研究小组与病人Pat在一起(摄影Steve Fisch)。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其中一篇论文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Francis Willett和同事开发出一种脑机接口装置,可以通过插入大脑的细电极阵列收集单个细胞的神经活动,并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来解码病人试图进行的发声。在该装置的帮助下,一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病人可以以每分钟62个词的速度进行交流,这一速度是此前类似装置的3.4倍,进一步接近了自然对话的速度(每分钟约160个词)。该装置在50个单词的词汇量下错误率为9.1%,比此前最先进的语言脑机接口装置低2.7倍。在使用12500词汇量时,该装置错误率为23.8%,论文作者认为,这可能是有研究首次成功演示大词汇量的解码。

在另一篇论文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Edward Chang和同事开发出一种基于不同方法获取大脑活动的装置,该装置的电极覆盖在大脑表面并侦测许多细胞的活动。这种脑机接口装置可以将大脑信号同时转化为三种输出形式:文字、语音和控制一个头像。研究人员训练了一个深度学习模型,来解码从一名因脑干中风而严重瘫痪的患者那里收集到的神经数据,收集数据时病人试图无声地说出句子。脑信号到文字的转译速度中位数为每分钟78个词(错误率为25%);大脑信号转译为语音时,372词汇量下错误率为28.2%,词汇量越小,错误率越低。该装置还能将神经活动转译为面部表情,以动画头像的形式呈现。综上所述,这种多模式脑机接口装置为瘫痪病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让他们能够更自然、更具表现力地进行交流。

Willett研究小组与病人Pat在一起(摄影Steve Fisch)。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认为,这两个脑机接口装置“代表了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学研究的重大进步,对于缓解因瘫痪性神经损伤和疾病而失声的人的痛苦有巨大潜力”,不过,要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完)

发布于:北京[db:内容]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