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历史 我的

长视频需要歌手2024 混剪视频现象背后的神经科学:多任务处

2024-09-12 10:24:35  人气:18

长视频需要歌手2024 混剪视频现象背后的神经科学:多任务处理时代的大脑挑战与适应 

长视频需要歌手2024

文|壹娱观察 王心怡

很久没有一档长视频综艺称得上“全民热议”,而从四月到五月,《歌手2024》做到了。

周一官宣音乐合伙人,周二发布主持人阵容,周三解锁三大全民玩法,周四举办全球发布会,周五正式直播节目,《歌手2024》在后五一假期,以每天一动态、每天刷榜热搜之姿,将观众的关注拉回至长视频。

国产音综不曾断档,可观众呼唤《歌手》的声音却一直未减弱。这与其曾经让已经成名的实力唱将展现出新的实力、发掘出未被看到或被遗忘的实力唱将、将一批批的歌曲带至观众面前、辅以高质量的现场配合创造出多个经典舞台,以及跌宕起伏的赛制和总是引起讨论的投票结果等诸多要素分不开关系。

《歌手》中洪涛宣布排名

在《歌手》在播和暂别期间,它一直都是国产音综天花板的代名词之一。

而这一经典的音综IP也再次证明了自己话题制造者的能力。几版网传首发名单,几乎都能成为热搜讨论话题;官宣首发阵容引起讨论之后,海来阿木也直接成为话题中心的那一个;甚至已经有网友执笔写下了整季节目剧本,以期一个预言家身份……《歌手2024》在制造着全民话题。

这或许只是《歌手2024》的一个效果。可以想象的是,当歌手、音综遇上直播,当多种与观众有关的玩法配合节目被推出,当歌手的选择涵盖国际友人和下沉市场,当《歌手2024》面对着与系列前作不再那么相同的传播环境和音乐环境,《歌手2024》会给观众带来沉浸感,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长视频,甚至影响到更多人的审美选择。

《歌手2024》的回归,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市场终于再度见证了何为长视频能力——制造全民话题、提供沉浸式体验与搅动一个产业变化。

验证长视频能力的唯一性

不知从何开始,长视频做综艺越来越是圈层产物,综艺也难以像过往一样发挥出制造全民话题、引领潮流审美的作用,而为了顺应短视频时代,长视频综艺更主动化身为短视频的“切片”原料,将搞笑高能片段不断输送至短视频平台,获取流量转化。就目前来说,除了一直在讲精准服务客户的故事之外,综艺之于长视频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歌手2024》的回归,给出了答案。

第一,综艺仍能制造全民话题,且有机制发动长效性。

从《歌手2024》正式官宣定档的那一刻,“首发名单”就成了全民猜测和议论的产物,N个孰真孰假的名单,搅动着万千网友的好奇心,而不断传出的国际代表阵容,以及各种IP地址、账号注册所引发的蝴蝶效应,都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牵动着每一个看客的神经。

直到五一假期之后,“首发名单”尘埃落定,网友们的惊喜、失落、调侃、玩梗、认真分析等多种情绪与行为,再度让《歌手2024》热度一骑绝尘。

而同时,除了这届《歌手2024》就首发名单能让网友不断涌进参与讨论,以及随后的“揭榜”、“补位”歌手制造悬念之外,今年的12场直播更是带来了场场都是话题引爆机的可能。

“大家看到的很多音综,包括现场,都是美化的,都是非常精致的,但是我觉得直播的魅力在于它的瑕疵,在于它的真实。”首发歌手汪苏泷在发布会现场说道,而“瑕疵”的魅力,对于网友来说更是能制造出千千万万的话题注脚。

那些可能的神级舞台或瑕疵现场,那些可能出现的投票结果事与愿违或事与愿符,那些真实实力展现与排名落后、面临淘汰的戏剧性,以及那些嘉宾们没有剪辑的直言直语,都将被“直播”这两个字无限放大,成为网友们发动键盘、充当大侦探的原素材,不断占据高位热点。

《歌手2024》直播现场

头部IP创造的影响力,配合上最适合“挑刺”的直播形式,长视频必将迎来一次全民刷屏的狂欢。

第二,通过直播的综艺叙事,让长视频该有的沉浸式艺术能力进一步放大,且给到大屏文化、客厅文化一次有力的助推。

直播意味着节目可以让观众保持持续观看节目的状态,而竞赛形式又让观众能够有竞猜和预测的参与感。同时,《歌手2024》还推出了“全民揭榜”“全民预测”“全民导播”的玩法,让观众参与到举荐歌手,邀请好友接龙、预测结果,1+3同屏观影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观众与节目的链接、沉浸感和参与感。

如果说《人世间》《狂飙》等现实题材全民剧集给到全家人一起看大屏的理由,那么,《歌手2024》至少给到习惯小屏碎片化寻找娱乐内容的用户再次蹲守大屏、寻求赛事悬念刺激的选择机会。

第三,综艺也该是长视频艺术体现,其仍能影响用户审美。

此前的《歌手》系列,让不少观众发现了宝藏歌手,也让一些歌曲成为了受众歌单列表里的那一首首。但近几年,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对于音乐的传播力展现出了更高效、更中毒的能力,因此不少音综的选歌也向着短视频偏移,从引领变成了大多数情况下的跟随。如此情况之下,曾经担任过引领作用的《歌手》,虽然在首发名单上出现了“短视频”歌手,但最终是否会通过新一季节目,再次展现其在选曲、改编上的品味,让音综不再是短视频的附属品,仍是市场的最大期待。

第四,综艺走向产业链的延伸,是给到长视频的价值增量。长视频对于综艺的开发和布局早已不满足于节目本身,如何延长、完善IP链条,甚至打通线上线下,已经成为长视频综艺战事的一个竞争地。

在4月底芒果四平台招商会上,与动感地带芒果卡打造的“无限X-”系列演唱会、小芒电商的《南波万·夏日派对》演唱会,以及《乘风而上巡回演唱会》《超级芒果音乐节》等线下演出业务也在其中。在平台如此布局之下,本就带有竞赛性质,又以现场演出为主的《歌手2024》也为综艺到线下演出业务的延伸提供了可能。

《歌手2024》有其执行的难度与不确定性,但它的确是长视频的一张绝好之牌,在这个注意力越发被短视频稀释的时代,如何拉回用户与长视频拥抱,《歌手2024》有过思考,也在大胆迈步,其无疑是长视频验证自身唯一性的一次有效结果。

要让“歌手”延续下去

一定程度上,《歌手2024》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大众对于“长视频能力”的认知,然而,在体现完整这一机理之后,其所面临的挑战仍有不少。

其一,当长短走向协同时代,《歌手2024》也并没有放弃寻找更多的路径来讲好“短视频”的故事,但如何进一步将这个故事深入人心,还需使出更多招术。

在首发名单设置上,《歌手2024》无疑还是想讨好短视频用户。

从首发歌手来看,《歌手2024》面向全民的目标十分明显,既有唱将级别的那英,有主打青春回忆的杨丞琳,有圈层属性更强的二手玫瑰,有手握不少金曲、在各大音综展现过自己实力的汪苏泷,有待被更多国内观众认识的外国歌手Chante Moore和Faouzia,也有下沉市场的“大流量”海来阿木。其中汪苏泷的翻唱更是在短视频上掀起了千层浪,而海来阿木歌手身份出生于短视频,二者都肩负着短视频声量的重任。

首发歌手阵容

另外,在部分选歌上,《歌手2024》会不会像《天赐的声音》系列一样专门挑选短视频热门歌曲来改编,以便获得更及时的流量反馈,目前来看,不得而知。

如何打动短视频平台用户,甚至与他们形成联动,也是《歌手2024》在当下的传播环境和用户使用习惯下,应该考虑的问题。同时,虽然说直播形式将长视频的沉浸式拉满,但面对习惯了碎片化、倍速化的用户而言,如何留存,让其认识到直播是长视频艺术本领,还需要更多时日考验。

其二,关于《歌手2024》的“剧情悬念感”与“新鲜感”该如何持续制造。

《歌手2024》伴随着首发歌手名单官宣而来的却是“悬念感”和新鲜感的缺失。在网传的有声有色的传奇哥、火星哥等歌坛大咖都未出现在首发名单中后,网上关于“欢迎歌王那英”,以及为那英书写《歌手2024》歌王之旅剧本的声音开始出现,从某种程度,那英=《歌手2024》冠军的结果在观众猜想中已经确定。

诚如《我是歌手2》,为了抗衡横空出世的邓紫棋,节目组找来了多个年轻唱将与之对比,而到了《歌手2024》,如何狙击那英的冠军悬念,又将是节目组猛下功夫的地方。

除此之外,面对着这样一眼看到结果的“剧情”,《歌手2024》如何讲好真人秀,并能保证竞赛确定中的不确定性,也考验节目组功底。而这或许也对歌手的演唱实力、选歌改编能力,甚至节目组的选人策略等等,都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悬念感”之余,《歌手2024》首发名单的新鲜感也有所减弱。除了两位外国歌手,五位国内歌手中,海来阿木在抖音拥有不小的流量,那英、杨丞琳、汪苏泷和二手玫瑰是音综熟面孔或常客。

这些音综里的熟面孔,已经在过去的节目里展现了自己的创作和演唱实力,作为首发歌手,《歌手2024》在国内歌手方面,少了些人选上的新鲜感。而要知道,过去《歌手》能够引领,能够让观众念念不忘甚至啧啧称赞的其中之一,就是其发现、发掘隐藏或被遗忘的演唱能力者的能力,这一竞争力,在今年首发歌手阵容上,似乎只能交给外国的两位歌手了。

这也就可能会导致前几期更要依赖于歌手的选曲、改编和现场发挥,真正到了硬碰实力的时刻。

而更重要的是,后续的揭榜、补位歌手的新鲜感、实力性、歌坛位置将会被观众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歌手2024》发布会的最后,节目总监制洪啸在回答“邀请歌手问题”时说道:“直播这条道路的选择,让我们选择歌手范围确实会变窄,我们也碰到很多歌手,因为直播这件事,他们婉拒了我们,所以要满足实力、胆量、档期(选择歌手)就比较难了。”

当《歌手2024》打出12期直播的形式,切合当下用户想要观看和聆听真实现场的需求,同时让长视频能力被大众再度关注之时,能否最后对于“歌手”这一IP起到焕新作用,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依旧感谢这次长视频选择让《歌手2024》再出发,且用更创新、更沉浸的叙事方式代表长视频能力去发声。

而《歌手2024》之后,也希望长视频所擅长的话题性、艺术性、产业联动性能持续聚拢,让长视频能力展示延续下去。

另外,在“重回大屏”这件事上,从来不该是精致口号与堆叠内容,而是先要让用户真切感知到何为“电视艺术”的魅力,再去创造一个固定基点,用长视频的叙事能力与艺术能力,占据用户的选择前列。《歌手2024》不是一个必选项,但它绝对能成为特定时间上的一个前置优先级。

最后,感谢这群坚持“电视艺术”的人,因为他们也同样在坚持实践长视频的唯一性。


混剪视频现象背后的神经科学:多任务处理时代的大脑挑战与适应

作者 |Anna Mattson

翻译 | Caroline

审校 | 酷炫脑

美工 | Jenny

编辑 | 加薪

众所周知,抖音凭借其无穷尽的短视频内容培养了用户的上瘾行为,这些短视频对用户心理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你有没有看过一个视频里同时播放不同画面的混剪视频?比如同时有烹饪节目、电脑游戏、蒙太奇片段以及告白的那种视频?

如今,在抖音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这种新视频格式正变得越来越火爆。

越来越多的网络创作者开始制作所谓的“混剪内容”或“过度刺激视频”,这类视频将不同类型、互不相关的片段拼接在一起,比如电视剧场景、视频游戏闯关和舒缓的面团擀制过程。现在,观众无需再逐个滚动浏览这些视频,而是可以在同一屏幕上同时观看所有这些内容。简而言之,混剪视频就是视频中的视频。有人曾评价说,混剪内容是人们对日益增长的刺激需求作出的极端反应。

科学记者杰西卡·博迪(Jessica Boddy)评论道:“当你看到像混剪内容这样的东西时,你根本不知道应该看哪里。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这种体验令人困惑甚至难以承受,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内容令人愉悦,甚至上瘾。”

众所周知,抖音凭借其无穷尽的短视频内容培养了用户的上瘾行为。然而,混剪内容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吸引着用户的注意力。视频内容被剪切并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内容“自助餐”,为用户的眼睛和大脑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尽管对这种新形式的心理影响研究还不充分,科学家们认为,之前关于社交媒体和多任务处理的研究可能为理解其对大脑的影响提供一些线索。《科学美国人》杂志采访了相关专家,探讨这种新媒体现象可能对大脑产生的影响。

Q:当大脑试图处理混剪视频中的所有信息时,它发生了什么?

A:尽管还没有直接研究大脑对混剪内容的反应,专家认为,其对大脑的影响可能与多任务处理相似。许多研究表明,真正的多任务处理——即同时做或观看多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多数人依然认为自己在工作或学习时能够进行多任务处理,现在,这种行为还扩展到了娱乐消费领域。“媒体多任务”似乎对发育中的大脑有重大影响。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年轻人在多个设备上同时使用各种数字媒体——如观看节目、发短信和浏览社交媒体——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混剪内容似乎是媒体多任务处理的一种极端形式。

多任务实际上是将你的注意力分散到多个不同的焦点上。当你的注意力在屏幕上不断在多个活动或视频间跳转时,你往往什么信息也没记住。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专注于研究青少年媒体和数字健康的梅根·莫雷诺(Megan Moreno)解释说,这是因为大脑需要不断在各个焦点之间切换,才能给予足够的注意力。长时间过度刺激可能逐渐削弱你专注于任何单一任务的能力。莫雷诺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微小的干扰。”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将信息整合在一起,因此你可能最终什么也没记住。

Q: 混剪内容与其他类型的介质不同吗?

A:我们知道,看到许多事物同时在屏幕上移动会让大脑感到兴奋。抖音以其即时、快速的内容流和精心策划的“给你”页面而显得有些混乱。而混剪内容则是在这种混乱的基础上加上了更多的混乱。

有迹象表明,我们的大脑已经在慢慢适应这种处理大量信息的方式。例如,早期的电视剧通常较为简单,集中在一个角色身上,这个角色面临一个小问题,而在剧集结束时通常会得到解决。相比之下,现代电视剧则提供了更多的故事情节和角色,以及倒叙、闪回和梦境等片段。尽管信息日益复杂,观众仍能跟上节奏,甚至渴求更多。莫雷诺指出,社交媒体上的混剪内容等趋势也反映出观众对信息需求的增长,很多人希望从一个帖子中获取更多信息。目前来说,判断混剪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还为时过早。

Q:创作者为什么要制作这类内容?

A:内容创作者的主要目标是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并让他们尽可能长时间地观看视频。2022年2月,抖音将视频的最大观看时长延长至10分钟,并对观看时间超过一分钟的视频给予奖励;该平台宣称,更长的视频能够帮助创作者触及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从而让观众投入更多的观看时间,或者说,增加他们的“观看时长”。这促使创作者不断创新,以保持新观众在单个视频上的停留时间。博迪说:“你希望视频一开始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无论是视频内容本身,还是屏幕上出现的文字和字幕,都应立刻吸引人眼球。”因此,混剪视频似乎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

博迪还补充说,内容创作者发现,包含大量短片段的视频能够让观众更长时间地保持参与。她解释说,当“混剪”内容出现时,它在视觉上会令人感到困惑,从而驱使观众留下来,想要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感觉自己几乎是被催眠着看这些内容。”

Q:混剪内容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A: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些视频对心理健康是有益还是有害,而且体验也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因此类内容而感到过度刺激。例如,那些神经敏感的人,尤其是自闭症患者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在面对像混剪内容中的多个视频输入这样过多的刺激时,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不知所措。然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媒体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学家雅尔达·乌尔斯(Yalda Uhls)指出,大多数人更喜欢这种高度刺激的形式,因为这些内容实际上比单个视频帖子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混剪内容通常还结合了听觉和视觉刺激,这同样可能影响人们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Q:这些内容会对青少年产生什么影响?

A:很难说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容易接触到混剪内容,不过抖音的很大一部分用户年龄在 12 到 24 岁之间。

莫雷诺指出,学术界对混剪内容对认知发展影响的讨论仍在持续。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大脑仍在发育的年轻人来说,这类内容可能构成了过多的刺激。如果年轻人整日观看由三个视频同时播放的混剪帖子,这无疑是对感官的巨大负荷。这种高速度消费混剪内容的方式可能导致他们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保持注意力。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指出,混剪内容可以为规范性分离提供一个极为适宜的环境,或者使大脑进入一种自动驾驶状态。当人们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屏幕上时,他们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失去知觉。这种规范性分离不仅可以带来放松感,还允许人们自由白日梦,而白日梦被认为可以促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Q:混剪视频内容的未来研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A“: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抖音及其对精神健康、心理健康以及错误信息传播的影响,混剪内容的研究也应得到关注。莫雷诺提到,研究这类社交媒体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广泛地理解社会是如何处理多任务和大量信息的。就像其他网络趋势一样,“混剪”内容可能是昙花一现,但莫雷诺认为,仍然需要对其进行监测。

最后,莫雷诺说:“我不确定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研究来真正理解大脑是如何同时处理这么多信息的,因为你可以想象,设计这样的研究将是非常复杂的。”她补充道:“如果混剪内容最终不再流行,这本身也会给我们提供重要信息:这并不是人们愿意投入时间的内容。”

Via:百度图片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 Qin, Y., Omar, B., & Musetti, A. (2022). The addiction behavior of short-form video app TikTok: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system quality perspectiv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932805.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2.932805

2. Madore, K. P., & Wagner, A. D. (2019). Multicosts of Multitasking. Cerebrum : the Dana forum on brain science, 2019, cer-04-19.

发布于:湖北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