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历史 我的

新春走基层|在老家,“来杯现磨咖啡”——春节回乡探访县城小镇

2024-09-06 11:56:44  人气:94

新春走基层|在老家,“来杯现磨咖啡”——春节回乡探访县城小镇咖啡店 内蒙古首个手语咖啡屋落户包头 

新春走基层|在老家,“来杯现磨咖啡”——春节回乡探访县城小镇咖啡店

新华社南京2月5日电(记者潘晔、孙寅)在一二线城市常见的咖啡店,如今在三四线小县城,甚至在一些小村、小镇上也能找到。

“很惊讶,镇上竟然有家专业咖啡馆。咖啡店用的咖啡豆以及烘焙的小甜品,完全不输大城市,而且更有特色。”俞小姐平时在上海一家咨询公司工作,春节期间和朋友在昆山游玩,发现了民宿附近的这家窑烧咖啡屋。

昆山市锦溪镇祝甸村的窑烧咖啡屋。新华社记者潘晔 摄

窑烧咖啡屋,坐落于苏州昆山的锦溪古镇。过去曾是古代窑厂,在当地政府推动下,如今被打造成一座砖窑改造的文化创意园。“这里不仅有民宿、咖啡馆,还有书店和小型砖窑主题的博物馆。”许峰是负责咖啡馆及民宿运营的店长,也是土生土长的锦溪人,2018年回乡工作,身边有不少小伙伴也跟他一样,回到家乡就业或者创业。

“小镇一到过年就人山人海,因为城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许峰说,以往过年回乡的小镇青年要么去县城看电影,要么窝在家里刷手机。现在镇上有了咖啡馆,可以在这里阅读、上网、听音乐、和朋友聊天,满足了当地人休闲娱乐的需求。“这几年,镇上陆陆续续有了好几家咖啡馆。”许峰说。

丹阳市丹北镇梦想城附近售卖烘焙和咖啡的小店。新华社记者孙寅 摄

大年初二下午两点,在丹阳市丹北镇新桥工业园附近的梦想城,有一家叫可瑞滋的小店生意很是红火,以售卖烘焙品和咖啡为主。走进店里,一眼就看到满墙的手磨咖啡机模型。据店员介绍,小店以售卖面包、甜点等为主,是店里的一大卖点。

与这家小店有着类似经营思路的还有界牌镇的一家咖啡店。除了咖啡外,这里还提供西点、茶饮、简餐等。老板娘说她自己就很爱喝咖啡,咖啡店已经开了七八年了,也是镇上开得最久的一家。

从界牌镇驱车200多公里,来到淮安市的淮印时光文创园,这里聚集着多家独立咖啡馆。除了一些连锁品牌,大多是本地或周边城镇年轻人在此创业。“我们在上海和淮安各有一家店,两家店生意都很好。尤其春节期间,淮安店生意火爆,高峰期一杯美式咖啡要等待40分钟。”宇航熊咖啡品牌老板张宇航表示,他在考虑继续向“下”拓展,去县城、乡镇继续开店。

淮安市淮印时光文创园的宇航熊咖啡店。新华社记者潘晔 摄

伴随消费升级以及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县城小镇的咖啡消费迎来爆发式增长,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来自社交平台小红书的数据显示,2021年有关“咖啡店创业”的搜索量同比2020年增长311%,其中35%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回老家开家咖啡馆”的试水者越来越多。

发布于:北京


内蒙古首个手语咖啡屋落户包头

转自:草原云

当声音无法表达时,我们还可以用味蕾传递,带来的一定是不一样的感觉。

在包头市的昆都仑区鞍山道步行街潮盒街区里,一间“无声咖啡店”在静谧中散发着香气。这里没有背景音乐,没有语言沟通,有的只是安静,以及5位咖啡师真诚的微笑。这里是内蒙古首家“无声咖啡馆”——静爱咖啡。

“无声咖啡馆”墙上风景。

走进这里,听障咖啡师就会伸出双手轻轻摆动,告诉你,他们欢迎你。

7月3日一早,19岁的高佳信早早就来到位于昆都仑区鞍山道步行街潮盒街区的静爱咖啡。穿上工作服,她和两个伙伴用手语互相交代了一下各自的工作,然后就在操作台里忙起来。这一天,对于静爱咖啡是个特别的日子——咖啡馆正式对外营业。

这是高佳信和伙伴们在静爱咖啡工作的第17天。今年六月上旬,当得知一家“无声咖啡馆”正在筹备时,正在蛋糕店打工的她觉得这是自己更喜欢的工作,于是大胆地联系了静爱咖啡的创办人刘慧娥,自此开启了她认为更时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刘慧娥,静爱咖啡的投资人、创始人。在包头市残联工作了一辈子的她,两年前退休,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那些残疾人。“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包头残疾人的动向依然是我最关心的。”刘慧娥告诉记者,她手机通讯录里,残疾人、与残疾人相关者的联系方式占到七成。

既然无法“离开”残疾人,那就继续为他们做点事。带着这样的信念,两年时间里,刘慧娥考察了很多残疾人项目,去年,“无声咖啡馆”进入了她的视野。

咖啡师们手语交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不同程度听力受损的人口超15亿,其中,中国是听障人士最多的国家,达2780万人,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30%以上。这相当于全国每50个人当中,就有一位听障人士。据统计,包头目前有听障人士2万余人,他们当中年轻人占有一定比例,就业不容乐观。

在一番考量后,刘慧娥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开始系统地考察咖啡馆项目。在我国,“无声咖啡馆”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上海、广州、江浙一带的很多城市,“无声咖啡馆”不仅成为网红品牌,更让听障人士找到了人生的新航道。

“随着我对‘无声咖啡馆’有了深入了解,我希望打造的静爱咖啡,既是一家文创咖啡馆、一座公益基地,也是一个孵化聋人创业和就业的企业。”就这样,刘慧娥按照自己的设想,紧锣密鼓地联系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又与江浙一带的几家咖啡公司取得联系,希望创建一家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无声咖啡馆”。几个月的筹备过程中,刘慧娥的想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包头市残联、昆都仑区残联,以及不少与残疾人相关的爱心人士都在想办法帮助她。

这里的咖啡很香。

今年6月上旬,一切准备就绪,考察了静爱咖啡的韩伟在听障人士微信群里发出了招聘咖啡师的启事,高佳信和朋友们纷纷前来应聘,最终5人脱颖而出,成为静爱咖啡的首批咖啡师。刘慧娥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在店内设置了很多文字交流展板。此外,因为高佳信戴上助听器基本可以实现交流,就由她负责点单等接待工作。

5名年轻人都极具灵气,半个月的学习中,他们学会了美式、拿铁、香草、摩卡、焦糖、生椰等多种咖啡的制作,甚至能完成简单的拉花,足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顾客的点单。

“他们特别聪明,又都很勤快,试营业的半个多月时间里,每天和他们在一起,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确实做了一件值得做的事。”看着操作台里的年轻人自如地接待顾客,麻利地制作咖啡,一旁的刘慧娥总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开业当天,刘慧娥邀请了很多朋友,大家走进这间位于鞍山道潮盒街区的小店,立刻被释放着浓浓爱意的静谧所吸引。

咖啡店生意很忙。

刘慧娥的一位朋友购买了杯拿铁咖啡,喝完后立即充值了199元办理了会员。她真诚地说:“我是带着爱心购买的咖啡,但喝过之后,知道这些孩子是认真做咖啡的咖啡师。”得到这样的评价,高佳信的脸害羞得红了。她真诚地说,他们还只是初学者,大家共同感受是,他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这里就是他们起航的地方。

为鼓励孩子们,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间咖啡馆的不同之处,刘慧娥在店面设计时,刻意强调了这是包头市首家手语咖啡馆。刘慧娥说:“做这些我都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我希望他们正视自己的不同,勇敢与外界交流;同样也呼吁更多的人,关心我们身边的残障人士。”刘慧娥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更多爱的支持,试营业期间,知道潮盒街区里有这样一间咖啡馆,不少人都走进来点一杯,用实际行动给予年轻的咖啡师鼓励。

刘慧娥告诉记者,这里是她的一片“试验田”,她希望把这里打造成慈善机构,做更多的连锁店,吸纳更多的听障人士就业。

越来越多的顾客闻讯而来。

在咖啡馆里,还摆放着很多钩编的小饰品,刘慧娥介绍,这是另外一家辅助就业机构里残疾人生产的手工艺品,她想通过这个小窗口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刘老师创办的这间静爱咖啡,给听障人士就业创业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思路,这些年轻人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掌握一定的技术,说明他们完全可以胜任更多的岗位。我希望社会各方力量对残疾人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让静静的爱释放出最诱人的香气。”内蒙古聋协名誉主席韩伟表示。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赵永峰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