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11:49:40 人气:29
00后“整顿职场”调研报告:四成多00后拒绝跑腿 【地评线】彩云网评:“职场空窗期”不该成“就业歧视期”,
00后“整顿职场”调研报告:四成多00后拒绝跑腿
2022年,大批00后迈入职场,根据智联招聘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数字时代的多元雇佣关系》显示,在智联招聘的简历投递中,00后占比已达25.6%,成为互联网求职主力军。
00后的身份转变似乎也带来了不少风波——网上都说他们整顿职场、上怼领导下撕同事、一言不合就把公司告倒闭,看得打工人们心潮澎湃,高呼“我们不敢干的事00后都扛下了”。但回归到现实中,00后真有这么“刚”吗?智联招聘发布《00后“整顿职场”调研报告》,抛开偏见与网络风评,一起来看看现实中的职场勇士,到底是怎么整顿职场的。
【核心发现】
00后对待职场不良现象:抵制同事甩锅、为不公发声
职场PUA面前:4成00后选择无视,3成以上“反PUA回去” 00后比前辈更“仗义”,29.7%的00后愿为受歧视同事发声 被资深员工要求做职责以外的事情,近6成00后敢于拒绝 53.1%的00后绝不背锅,加班这事儿也能收放自如
00后人际关系处理:灵活应变,人缘和工作两手抓
6成职场人有意维护同事关系,00后更看重工作心情 00后对待领导的态度:服从领导与有话直说占比相当 35.8%的00后勇于提出创意想法,4成00后最爱带薪蹲坑
00后的他评与自评:眼见为实,各项风评良好
近5成职场人认为“00后整顿职场”值得肯定 00后职场风评:学习能力强、脑洞大、有幽默感成特点Top3 00后成为前辈的好帮手,27%的职场人为00后的创意点赞
【报告正文】
一、00后对待职场不良现象:抵制公司侵权、同事甩锅
职场PUA面前:4成00后选择无视,3成以上“反PUA回去”
00后整顿职场,必然离不开对职场PUA、公司侵权等乱象的“重拳出击”。调研显示,在遇到职场PUA时,44.2%的00后选择“左耳进右耳出,照常做自己”,紧随其后的是“涉及到实际利益的会收集证据举报”和“直接反驳甚至反PUA回去”,占比分别为37.9%和30.9%,均高于职场人总体5个百分点以上。选择“消极怠工、为离职做准备”、“忍气吞声、什么都不做”这两项被动举措的00后占比不到15%,均低于总体。可见,00后面对PUA,更倾向无视或主动反击。职场人避之不及的“多干活才能提高自我”、“你这水平只有公司要你”之类的洗脑话术,在00后眼中几乎不足为惧。
00后比前辈更“仗义”,29.7%的00后愿为受歧视同事发声
“过于自我”一直是00后身上的标签,但他们是真的只顾自己不在乎他人感受吗?在职场中,女性员工被领导贬低、低学历员工被排挤、业绩垫底被明嘲暗讽等等职场歧视现象可能潜伏在每个人身边,当00后们看到同事遭遇这些困境时,又会做出什么选择?调研显示,当同事遭受职场歧视时,29.7%的00后更倾向于“为被歧视的一方发声”,比例高于80后的24.5%、90后的22.9%、95后的25%。可见,“自我”是一种刻板印象,整体来看,初入职场的00后比前辈们更加有正义感和同理心。
被资深员工要求做职责以外的事情,近6成00后敢于拒绝
当然,为同事发声是一回事,被要求做工作职责以外的事,又是另一回事了。过去,新人帮老员工跑腿买咖啡、收拾工位似乎是“正常现象”,如今的00后如何?42.8%的00后选择“委婉拒绝,表示自己在忙其他事”,占比最高,还有16%的00后干脆直接拒绝,两项占比均高于总体。多数00后非常有勇气将非职责内事项拒之门外,“倚老卖老”对他们来说不管用了。
53.1%的00后绝不背锅,加班这事儿也能收放自如
若要问职场人有哪些“恨得牙痒痒”的事,同事甩锅必然榜上有名。不过,职场勇士00后可不允许这种事影响自我发展。调研显示,当00后遇到同事甩锅时,处理方式Top3为“绝不背锅,直接甩回去”、“找证据和领导摊牌”及“硬刚,吵赢再说”,占比分别为53.1%、41.7%、13.1%。他们也更喜欢把事情“摆在明面上”,选择“找机会报复”和“背后阴阳怪气”的占比分别为6.8%和6.3%,均低于被访职场人总体。
虽然网络上一直存在“00后花式拒绝加班”的言论,但是调研数据却显示,00后并非完全不接受加班。90.3%的00后下班了还会处理工作消息,其中,40.8%会处理紧急消息,19.8%被领导客户艾特了会处理工作消息,仅9%的00后会“假装没看见”。
智联招聘和北大国发院联合发布的《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也显示,超过7成的00后“加班费合理就加班”。可见,00后在回报合理的基础上是愿意付出的,同时也分得清轻重缓急。
二、00后人际关系处理:灵活应变,人缘和工作两手抓
6成职场人有意维护同事关系,00后更看重工作心情
人际关系处理是每个职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调研显示,66.5%的职场人会刻意维护融洽的同事关系,略高于63.5%的00后。可见00后也并非冷酷无情,与多数职场人一样,他们也希望拥有和谐的办公环境。
有趣的是,对于有意维护同事关系的原因,选择“顺利推进工作”的比例随年龄递增而提高,而“影响心情”的比例则下降。由此可见,在职场摸滚打爬多年的职场人更认同职场是“人情社会”,推进工作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年轻人则倾向于为了心情而与同事交好,初入职场的00后也更看重工作心情。
00后对待领导的态度:服从领导与有话直说占比相当
“不听说教、不服管”又是一个贴在00后身上的刻板标签,但回归到现实中,00后其实并没有那么出格。调研数据显示,30.4%的00后对待上级的态度是服从安排,略高于总体的28.6%。初入职场的00后正在适应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对他们而言,上级既是领导也是职场导师,服从管理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转变。
另一方面,也有29.5%的00后与领导相处不卑不亢、有话直说,占比略低于总体的31.8%。这也从侧面显示了职场环境日趋平等包容的趋势:领导不靠压榨和PUA,与员工平等沟通才是维护职场生态和谐稳定的关键。
35.8%的00后勇于提出创意想法,4成00后最爱带薪蹲坑
当然,服从领导安排也不代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工作中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产生时,35.8%的00后会选择“勇敢提出,和同事当面探讨”,占比高于总体的30.8%。由此可见,和前辈相比,00后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同事碰撞灵感的火花,为团队工作带来新思路。
职场人调侃:“每天在公司蹲坑十分钟,一年下来能血赚5个不用工作的工作日”。“带薪蹲坑”成了00后们在工作间释放自我的优先之选。42.8%的00后偶尔也会带薪蹲坑,趁机缓解压力,比例高于其他年龄层。年龄越大的职场人越青睐这一摸鱼方式。
三、00后的他评与自评:眼见为实,各项风评良好
近5成职场人认为“00后整顿职场”值得肯定
实际上,对于“00后整顿职场”这一话题,多数职场人并不会“一棍子打死”,而是持辩证看待的态度。48.8%的职场人肯定其维护权益的态度,占比最高;其次,42.7%的职场人佩服整顿者的勇气。值得一提的是,还有36.0%的职场人不仅赞同“整顿职场”这一行为,甚至还希望公司也有这样的00后来整顿。认为这种行为“过于任性、不可取”的职场人占比仅有12%。
“整顿职场”相关的风评是否会让其他代际职场人对00后产生偏见?超7成职场人表示“不会”,其中47.2%的职场人认为“印象因人而异”,25.7%表示很希望与00后合作。表示“会”的仅占5%。可见回归到现实中,职场人仍能相对客观地看待00后群体,这也令00后所期待的平等、包容的职场环境成为可能。
00后职场风评:学习能力强、脑洞大、有幽默感成特点Top3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00后的职场风评远比想象中的好。“学习能力强”、“脑洞大、创意多”、“有新生代的幽默感”位列职场人对00后评价的前三名,占比分别为43.7%、38.4%、37.5%。而网络上所诟病的“做事过于冲动,不考虑后果”、“眼高手低,难以踏实做事”、“过于标榜个性,不好管理”等负面评价,占比均低于20%。由此可见,在经过职场上的“切磋”之后,00后的优势仍能被前辈们所看到,00后用行动为自己“正名”。
00后成为前辈的好帮手,27%的职场人为00后的创意能力点赞
00后进入职场,为前辈的日常工作带来哪些影响?整体来看,积极影响明显多于消极影响。27%的职场人认为“00后的大胆创意为项目锦上添花”,占比最高;其次是有24.6%的职场人认为“00后的八卦之魂能活跃工作气氛”;23.2%的职场人认为“00后数字化技能更成熟,协同办公可提高效率”,此外,攒局能手、知识面广也是00后在前辈们眼里的闪光点。可见在创意贡献、工作推进、团队建设等等方面,00后新职场人都对前辈们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而选择“处理琐事变多、经常帮忙解决收尾工作”等负评选项的职场人占比均低于10%。
综上可见,00后在现实中的整顿行为并非无脑发泄,他们既敢捍卫自身权益,又有勇气为他人打抱不平,实际工作能力也颇受同事的肯定。所谓的“整顿职场”,也只是因为他们敢于站出来,对职场不良行为说“不”,为自己搏一方天地。
另一方面,职场人对00后的肯定,也反映出职场环境向平等、包容方向发展。见微知著,企业管理者也应正视并解决员工的利益诉求,给予员工尊重及成长空间,与年轻人共同探索职场新生态,共塑良好的职场环境。
发布于:山东
【地评线】彩云网评:“职场空窗期”不该成“就业歧视期”
以“职场空窗期”长短,判断一个求职者是否适合招聘岗位并不客观公正。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勇海
近日,有求职者向媒体反映,接到本月第4份面试结果通知,这次依然难逃失望。今年春节后重新回到北京求职的她,已在各大招聘软件投递了上百份简历。“至今没有公司录取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简历上的‘空白’,不少公司都很在意这段‘空白’。”一年的“职场空窗期”成了求职路上无法忽视的阻碍。当然,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前不久,“职场人的简历不敢有空窗期”成为热议话题。
用人单位设定“职场空窗期”不能超过三五个月的规定,往往是基于担心求职者脱离职场太久,岗位技能退化,跟不上用人需求和节奏,或者是怀疑“职场空窗”太久的求职者能力不够,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总之,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设定“职场空窗期”期限是为了降低用人风险,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对待“职场空窗期”,用人单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求职者因身体健康、生育休假等原因造成职场“空窗”,企业拒绝求职者,那么其是就已经涉嫌就业歧视。
当下,劳动者权益保障更加完善,在全社会都在秉持和贯彻“以人为本”和“劳动至上”的理念之下,即使是因照顾家人、休息休整、考研考公等客观因素造成“职场空窗”,也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用人单位乃至社会都应提高宽容度,理解体谅劳动者的不易,这才是以人为本、社会文明的表现。
再者说,在多数情况下,“职场空窗期”并不意味着求职者的能力和价值有多大下降。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职场空窗期调研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的职场人士经历过“空窗期”;多数职场人是主动选择“空窗期”,试图将其变成“保养期”或“转换期”,提升工作技能(57.7%)、兼职劳动(32.3%)、旅行出游(31.3%)是职场人度过“空窗期”最常见的三种方式;87.7%的受访者表示,暂时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占42.7%),利用这段时间可以深入思考和学习(占45%)。
因此,以“职场空窗期”长短,判断一个求职者是否适合招聘岗位并不客观公正。用人单位在面对“职场空窗期”超过其规定期限(比如三五个月)的求职者时,应了解“职场空窗”的原因,充分尊重“空窗”超期者的发展诉求,给予他们一定的实习机会,观察其是否有倦怠心理,是否能胜任所应聘的工作,是否与社会脱节,以及销售等资源型岗位的资源是否已失效等,而非“一棍子打死”。
同时,面对“职场空窗期”的应聘关口,求职者自身也要努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按下职场“暂停键”的时间不宜太长,还应以调整生活、探索自我、提升能力,来确保“空窗”经历能为后面的职业发展产生实质帮助,让“空窗”经历成为再出发的加分项,而不是职业发展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