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历史 我的

“味动力”失速、矿泉水“翻车”,均瑶健康押宝益生菌 消费者呼

2024-08-30 11:48:40  人气:20

“味动力”失速、矿泉水“翻车”,均瑶健康押宝益生菌 消费者呼唤“1元食品”:矿泉水就是解渴的,冰棍就是消暑的

下面给大家讲解““味动力”失速、矿泉水“翻车”,均瑶健康押宝益生菌 消费者呼唤“1元食品”:矿泉水就是解渴的,冰棍就是消暑的”的知识,本站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哦!

温馨提示:本文章素材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聚合(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只是一个免费信息分享网站,文章仅供阅读参考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核对后马上删除,谢谢!

 

“味动力”失速、矿泉水“翻车”,均瑶健康押宝益生菌 消费者呼唤“1元食品”:矿泉水就是解渴的,冰棍就是消暑的 

“味动力”失速、矿泉水“翻车”,均瑶健康押宝益生菌

成功参与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盈生物”)破产重整的均瑶健康,正忙于跨界布局苦寻第二增长曲线时,却出现旗下公司2批次矿泉水被检出溴酸盐超标,这也让其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均瑶健康2020年12月正式布局益生菌和矿泉水业务,更将发力益生菌视为公司的二次创业。跨界背后,是均瑶健康对常温乳酸菌饮品尤其是大单品“味动力”的严重依赖,以及公司净利润的连续下滑。一方面,疫情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对均瑶常温乳酸菌产品销售造成影响,“味动力”增长失速。另一方面,产品、新事业部、研发、渠道的投入也增加了均瑶健康的费用率。

收购润盈生物后,均瑶健康能否扭转业绩颓势尚有待观察。业内认为,随着低温活菌饮品在各线市场渗透率的提高,加之三到五线市场杂牌多、竞争激烈,疫情导致渠道成本和获客成本增加等因素,均瑶想要恢复往日市场有一定难度。

重整润盈生物

2022年5月,均瑶健康宣布参与润盈生物破产重整投资人的公开招募,以整合益生菌业务资源。均瑶健康公告显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已批准润盈生物重整计划,重整程序随之终止。

润盈生物成立于2006年,在中国海关连续出口数据中位列益生菌相关出口量第一。据均瑶健康近期对投资者的答复,润盈生物最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因股东层面原因、业务偏转导致退市,股东纠纷没有得到解决,最终走向破产重整。

2021年11月,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以润盈生物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其破产清算。据重整管理人2022年3月公告,润盈生物生产设备运转正常,70%的产品对外出口,月销售额达到700余万元。公司有大量库存原材料及库存产品,“如继续保持现有规模生产,扣除生产及人工成本后尚有盈利。”

本次参与重整,均瑶健康拟一次性出资27855.59万元取得润盈生物85%的股权,其中22855.59万元用于代为清偿债权并支付破产费用,5000万元作为润盈公司85%股权让渡补偿款。

均瑶健康董事会秘书郭沁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称,润盈生物之前在扩展、成长中受到了一些挑战,公司将采取补强类措施。目前在研发方面锁定了两个比较核心的方向,一是凝结芽孢杆菌的工艺优化及放大,二是革新性的深冷工艺的产业化。“这两个部分产能落地,将会贡献非常大的产值,成为润盈生物第一阶段2023年到2025年的重要标杆。”

对于润盈生物的客户拓展,郭沁称,“目前除均瑶健康可以导入部分业务外,已经和一些头部乳企建立了业务合作。工厂会新建一条专门服务某一乳企的生产线,会成为润盈生物2023年重要的工作。在破产传闻下,润盈业务推广和大客户履约有一定障碍,但明年破产重组后,就可以提升履约、客户开展方面的能力。”

尽管已将润盈生物收入囊中,但郭沁坦言,公司与益生菌国际大牌的差距在于明星菌株不多。“明星菌株更容易卖出价格,这是我们未来要强调的部分。”

A股上市公司科拓生物2021年财报显示,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益生菌原料菌粉在我国市场处于主导地位,“养乐多”“妈咪爱”“Life Space”等国外品牌益生菌终端消费品占有很大份额。

据中国微生物学会永久会员段云峰观察,疫情对免疫需求的催化,加速了国内益生菌市场的扩容。国内现阶段益生菌研究趋势是深挖菌株功能,向功能食品、药品转换。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在菌株层面的作用存在个体差异,为益生菌未来的个性化应用提供了可能。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消费者逐渐理性,益生菌行业已出现“内卷”,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产品临床试验、菌株标注情况、活菌添加数量等问题均有所改善,否则无法适应消费者需求。

“二次创业”

从业绩表现来看,均瑶健康正急于拓展新业务进行“二次创业”。

招股书显示,1998年,均瑶大健康前身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均瑶推出“味动力”系列新品,战略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由此带来业绩快速增长。历经三次尝试后,均瑶健康于2020年8月上市,成为“乳酸菌饮料第一股”,公司业绩却自此连续下滑。

均瑶健康2020年营收减少31.62%,净利润减少27.6%。2021年,均瑶健康在营收增长7.24%的情况下,净利润减少31.26%至1.47亿元。对此,均瑶健康主要归因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折扣率高于上期,公司新产品、新事业部、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大渠道投入,导致费用增加等。面对业绩下滑,均瑶健康提出二次创业,“成为全球益生菌领跑者”。

早在重整润盈生物前,均瑶健康就曾在2020年12月宣布与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三年战略合作协议,进军益生菌产业。2021年,均瑶健康与江南大学合作,布局功能性益生菌领域。同期,均瑶健康新增益生菌饮品、益生菌食品销售业务,营收分别为2123.02万元、3543.42万元,“味动力”乳酸菌饮品也尝试用专利益生菌设置技术壁垒、巩固修复渠道。

除进军益生菌产业外,均瑶健康还跨界矿泉水领域。2020年12月,均瑶健康董事会通过设立“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的议案。2021年2月,均瑶健康宣布收购湖北三座山饮品有限公司(简称“三座山饮品”)至少70%股权,布局矿泉水业务。收购完成后,三座山饮品更名为湖北均瑶恩赐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

均瑶健康曾在收购初期表示,三座山饮品持有《采矿许可证》,经初步勘定,许可证范围内的水源指标有两项以上超过矿泉水国家标准。本次收购有助于推动公司依托优质水资源,强化产品上下游协同能力,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不过,上述跨界举措尚未对均瑶健康业绩提升产生实效。由于新产品、新事业部、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大渠道投入,导致费用增加,加之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订单、部分工厂因疫情无法发货,运输成本增加等原因,导致均瑶健康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45.21%至7891.11万元。

另据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近日通报,标称湖北均瑶恩赐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岩心水润”矿泉水被检出溴酸盐项目超标。

大单品“味动力”失速

在12月1日举行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均瑶健康表示,面对市场压力,公司将在稳固常温乳酸菌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布局和拓展益生菌领域,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在两大板块建立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矩阵。

多年来,均瑶健康难以摆脱对大单品“味动力”的依赖。2017年至2019年,“味动力”常温塑瓶系列占营收比重分别高达97.53%、96.51%、89.48%。2019年至2021年,乳酸菌系列饮料收入占比依然超过八成,但成长已经失速,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减少35.16%、2.09%。

均瑶健康在2021年财报中解释称,受疫情影响,常温乳酸菌行业延续整体下滑趋势,常温乳酸菌品类面临整体性挑战。“均瑶健康作为常温乳酸菌龙头企业,上市之后更是成为行业企业指向的目标。竞争企业竞品采取低价促销行为获取市场份额,公司也被迫作出应对,造成公司终端促销费率进一步上升,行业内更多的短期行为威胁着良性竞争循环,有效匹配企业资源成为公司经营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如何保持传统常温乳酸菌增长动能。均瑶健康答复称,受疫情影响,常温乳酸菌市场趋于集中,行业竞争更聚焦于产品本身,公司会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和更新,通过更好的功能性、体感、价格、产品来为消费者提供不同选择。在渠道建设方面,目前经销商体系已覆盖到县一级,继续渠道下沉和加密。从策略上来讲,会优先恢复强势区域市场,带动均势和弱势市场同步恢复,实现整体业绩增长。

从均瑶健康的答复来看,“味动力”原增长势头已渐被其他产品取代。2022年前三季度,均瑶健康乳酸菌饮料收入继续下降13.96%至5.16亿元。得益于降本增效策略,大单品“味动力”第三季度营收有一定增长,但利润端仍在下降,仅是降幅收窄。相比之下,益生菌食品、其他饮品收入分别增长53.62%、251.97%。在原渠道内,均瑶旗下青幽爽开始替代原味动力的趋势带来增量。

均瑶健康称,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益生菌方面投入较大,因此计划在下半年通过体外孵化形式与外部基金联手来消化部分该方面的投入成本,降低费用率,提升公司整体利润。2022年下半年,“青幽”和“畅饮”系列成为公司整体运营目标中较为重要的部分,2023年会有更多资源倾斜,同时推进益生菌业务占比不断提升,逐步成为公司的主力业务。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乳酸菌饮料没有太多科技含量,市场集中在低线城市,均瑶健康想要突破业绩天花板,就要布局一线城市及高端产品。从长远来看这一方向没错,但目前一线城市消费者比较认低温乳品,也比较喜欢大品牌、高端产品、网红产品,均瑶大单品“味动力”的产品力、渠道力等尚不能匹配需求。

就均瑶健康主打的低线市场而言,朱丹蓬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及消费理念向下渗透,低温活菌饮品销量增长,加上一些售价更低的杂牌竞争,均瑶常温乳酸菌饮品份额会被蚕食,进而拉低净利润。疫情反复导致客流量减少、销售受阻,也会抬高渠道成本、沟通成本、管理成本和促销成本,因此均瑶想要恢复市场并非易事。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王心


消费者呼唤“1元食品”:矿泉水就是解渴的,冰棍就是消暑的

转自:东方网

“1元食品”指的是价格在1元左右的低价食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已经很少出现在商店、超市中,逐渐从消费者的视线中淡出。

秋季刚至,之前的酷暑使得饮料、冰棍和雪糕的需求增加,不少户外劳动者发现,过去用于解暑降温的“1元”食品现在越来越少见了。《工人日报》记者走访也发现,目前市面上这些低价食品的商业版图逐渐缩小,消费者日益呼唤“1元食品”。

1元雪糕尚未绝迹

“1元食品”指的是价格在1元左右的低价食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已经很少出现在商店、超市中,逐渐从消费者的视线中淡出。

近日,高价雪糕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虽然整体上低价雪糕占比不大,但几角钱、1元左右的低价冰棍、雪糕在部分商铺中依然有售,并未绝迹。一些家庭装的雪糕,每支折合售价仅1元多,有的还不足1元,如20支装的伊利小布丁有超市售价不到20元。

居住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小褚告诉记者,1元左右的冰棍、雪糕在小区商店还是很容易买到,但在街边不容易,在大商场就更难买到。“天气热,吃根冰棍凉快凉快是刚需,但动辄十几元一支的雪糕还是很心疼。”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市面上5元以下的冰激凌已经很少出现,很多商店都难以买到。喜欢吃冰激凌的韩女士告诉记者:“冰激凌早已不是5元钱以下的样子了。这个产品现在更加细分,讲究低脂健康,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不‘友好’。”

1元矿泉水也变得越来越“稀有”。每天上下班需要步行的赵赫对记者说:“通勤带水很不方便,也不能保证是冰镇的。如果每天喝3瓶矿泉水的话,单价3元就接近10元。”现在赵赫喜欢买冰露这种零售价格1元的矿泉水,但赵赫表示,这样低价的矿泉水品牌越来越难买到。

1元食品处境不易

虽然并未绝迹,但1元左右的低价食品处境却十分艰难。在越来越追求高品质产品的时代,“1元商品”存在感很低,并且市场份额有进一步萎缩的可能。

大部分商店不倾向于销售低价食品是其生产萎缩的首要原因,也是消费者难以买到的直接原因。北京市昌平区文华路的一位街边商铺的老板对记者说:“冰箱以及商店场地就这么大,如果低价雪糕和矿泉水多了,就摆放不了价格高一些的商品,毕竟同等的销量下,低价商品要少收入不少。”由此,进货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考虑太多的低价食品。

逐步减少低价食品的生产,商家本身也有苦衷。业内人士称,一瓶矿泉水的成本,除去渠道费用,水源、包装、物流成本是最基本的,而近年来,由于相关成本提高,价格如果不水涨船高就很难取得利润,甚至是亏本。雪糕企业也称,人力成本、冷藏等费用日益抬升是雪糕售价增长的主要原因。

此外,随着有关部门对低价食品的监管日益严格,使得一些商家逐步放弃生产。如记者了解到,有的地区对辖区内“五毛食品”销售商分布情况,登记经营品牌信息加强掌控,建立“五毛食品”专项监管台账。对不能溯源的“五毛食品”,一律责令经营者下架停售或者停业整顿。这些措施虽然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但也增加了“1元食品”的实际成本,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消费者的呼唤

在各类食品“刺客”的新闻不断曝光下,不少消费者都呼唤低价饮料雪糕等食品。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盛告诉记者,她喜欢吃的小零食,“小小的一包,价格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每次吃完还想吃。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样的低价又好吃的零食。”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一些低价食品能带动更大的销售。北京海淀区一家经营雪糕、饮料的小店店主对记者说:“今年比较热,光是老冰棍,一天卖个五六百支是没问题的,水也卖得好。”在炎热的天气里,平价雪糕更有吸引力,目前1元钱的老冰棍总利润已经超过了零售价在4元以上的雪糕产品。

一家位于北京市立水桥南地铁站附近的商铺告诉记者,7月份以来,每天可卖掉几百瓶矿泉水及饮料。其中,90%顾客都冰饮。“1.5元的以及2元的矿泉水最受欢迎,3元以上的矿泉水品牌买的整体占比不大。饮料也是这样的趋势,五六元以上的销量比较有限。”

市场分析师刘欢认为,现在一些企业容易被别人带跑,越来越注重外在包装以及新潮性,这固然是时代发展趋势,但如果一味如此追求,就容易把低价的市场形成空白,反而不利于提振销售额。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认为,消费者呼唤平价食品,考虑的是回归食品饮料本身价值的需求。“矿泉水就是解渴的,冰棍就是消暑的,把包装做的如何精美,都取代不了原本的价值。很多消费者渴望的就是回归商品的本质需求。对此,生产者应该予以反思。”

(原标题: “1元食品”的商业版图逐渐消失,但实际销路空间很大 “1元食品”哪儿去了?)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