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历史 我的

把户口迁到海南的好处和优势是什么?2024海南人才落户户口条

2024-10-26 15:05:34  人气:5

把户口迁到海南的好处和优势是什么?2024海南人才落户户口条件 国寿研究声 | 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发展动态分析 

把户口迁到海南的好处和优势是什么?2024海南人才落户户口条件

关注公众号【海岛林哥】咨询更多海南落户、购房、上学、高考政策

2024年海南人才引进落户最新政策

一、学历落户

(1)全日制大专:50周岁以下

(2)全日制本科:50周岁以下

(3) 脱产本科:50周岁以下

(4) 985/211本科:60周岁以下

(5) 国外留学本科:50周岁以下

(6) 硕士博士:60周岁以下

(7) 国外留学专科:50周岁以下(新增)

(8) 毕业两年内中专学历(新增)

二、职称落户

(1) 初级职称或对应初级的资格证书:45周岁以下+证书可网查(新增)

(2) 中级职称:50周岁以下+证书可网查

(3) 高级职称:60周岁以下+证书可网查

三、技能落户(双证)

(1) 一级技师证:60岁以下可网查

(2) 二级技师证:50岁以下+可网查

(3) 三级技师证:45岁以下+可网查(新增)

四、公司连续经营3年以上,依法纳税,法人落户不限制年龄(新增)

五、个税落户: 年收入在30万以上,个税缴纳5万。

六、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含柔性人才)

七、企业投资落户: 首先实际投资150万以上,且有行业相关部门出具的同意书以及符合扶持的12项产业。

12个扶持行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开发及加工产业链延伸、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业。

海南人才落户最新政策2024:

一、人才引进落户

1、60周岁以下,博士、硕士(全日制)学历毕业生

材料: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籍备案表、3年以上劳动合同、社保证明、工资流水、公司证明承诺书

2、60周岁以下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员

材料: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籍备案表、技能或职称证书、3年以上劳动合同、社保证明、工资流水、公司证明承诺书

3、60周岁以下,985或211高校毕业的本科学历

材料: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籍备案表、3年以上劳动合同、社保证明、工资流水、公司证明承诺书

4、50周岁以下普通全日制本科或大专学历

材料: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籍备案表、3年以上劳动合同、社保证明、工资流水、公司证明承诺书

5、50周岁以下,有中级职称或中级以上专业技能证书

材料: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籍备案表、技能或职称证书、3年以上劳动合同、社保证明、工资流水、公司证明承诺书

2024年海南普通落户需要什么材料?

(一)什么是海南普通落户

是指在海南生活超过6个月,但是没有符合人才引进学历的朋友。

租赁证+居住证+社保(一般账户)

房产证+居住证+社保(一般账户)

年龄要求:女-40周岁以下、男-50周岁以下

需要的资料:社区居委会提供的流动人口信息卡

(二)海南普通落户需要三样材料:

居住证,在海南居住半年就可以办理;

租房合同,或者是房产证,也就是说房子是你租的,或者是你买的都可以落户;

社保,这个社保是指一般账户,不是临时账户。社保一般账户是指女性年龄在40周岁以下,男性年龄在50周岁以下,在海南开了社保账户。

(三)海南普通落户居住证办理准备材料:

本人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张(尚未取得房产证的带上购房合同及复印件)或租赁合同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注明:购房合同是亲戚的主要提供关系证明(如户口本、结婚证);户口不在同一户上的,由户籍当地派出所出具关系证明;

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张;

本人一寸免冠彩色照片一张。

办理流程:

到物业或者社区居委会办理居住证明;

到辖区派出所办理暂住证(填写暂住登记/居住证申请表);

六个月后带上准备材料到辖区派出所办理领取居住证凭证(一般半个月后就可以领取)。

2023年,海南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800.9亿元,较RCEP协定生效前的2021年增长37.9%,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拉动同期全省外贸增长4.5个百分点;

2023年,海南对RCEP成员国实际投资2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54.8%。

据介绍,海南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一是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作用,落实RCEP,出台扩大货物贸易创新发展规模、推动双向投资、跨境产业链合作等20条落实举措;

二是积极研究对接DEPA、CPTPP,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人员往来等方面先行先试,截至目前,已有暂时进境货物暂不缴纳关税、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救济快速措施等10余条试点措施在海南落地;

三是发布实施暂时出境修理、进境修理、进境货物有关税收政策。

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海南参照新加坡和香港,成立了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开展国际招商,并推出全球投资服务热线4008-413-413,为全球投资者打造自贸港一站式投资服务平台。同时,为更好地开展投资促进和国际商务服务工作,海南国际经发局学习新加坡、迪拜自贸港建设经验,先后成立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新加坡代表处、德国代表处,该平台辐射东南亚和欧洲,未来还将针对中东片区,成立阿联酋代表处。


国寿研究声 | 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发展动态分析

2024年上半年

银行业发展动态分析

摘要

银行业发展态势方面,2024年上半年,社融与经济总体匹配,M1与M2增速创新低,银行业资产负债较快扩张,有力服务“五篇大文章”,国有行和城商行规模增长较快,股份行规模增长相对较慢。信贷增长呈现稳中趋缓态势,企(事)业贷款增速高于住户贷款;存款增速有所放缓,住户存款增速高于非金融企业存款。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延续放缓态势,触及负增长的拐点,大型银行利润下降明显,股份行低位波动,优质城农商行领跑行业;营收持续负增长,净息差继续收窄,资产定价下行为主因。资产质量整体稳健,拨备覆盖率稳中略降,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不同机构风险抵补能力延续分化。政策方面,货币政策坚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强化国家重大战略和基本民生保障;金融监管有棱有角,统筹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区域政策稳步推进强化落实,推动金融更好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政策聚焦重点领域,为产融结合提供指引和方向。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金融监管政策延续严的基调;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有望持续稳定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稳固;营收继续承压,利润难阻负增长,净息差仍将面临压力,但降幅有限,中收表现预计结构性改善;零售金融延续修复态势,公司金融持续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市场业务提质增效;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健,但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压力仍存。

上半年银行业发展情况

社融与经济总体匹配

M1与M2增速创新低

社融同比少增但总体增速与经济增长仍显匹配,上半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上半年社融增量为18.1万亿元,同比少增3.45万亿元,主要受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表外融资、政府债券及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等少增拖累。信贷增幅放缓,但仍高于社融存量增幅,上半年末社融结构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8.3%,增幅创近十年来新低,但相对于实际经济增速仍显匹配。M2增速大幅走低,增速创近十年新低。上半年末M2余额305.0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一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部分原因与监管整顿手工补息、治理资金空转及存款资金向理财资管产品分流有关。此外,值得密切关注的是,M1于6月末同比增长-5%,二季度以来已跌入负值区间,显示外部局势复杂多变与内需不振交织影响,以及上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发力不足,未能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经营管理,经济活化程度仍有待提升。

社融增速与经济总体匹配

货币供给增速创新低

资产负债较快扩张

有力服务“五篇大文章”

资产负债规模突出担当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5月末,商业银行境内总资产余额为358.6万亿元,同比增长8.3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5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有所回升,考虑到高基数效应以及经济增长水平,属于较快增长,体现商业银行担当作为。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总资产分别同比增长9.79%、3.71%、9.87%、6.84%,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变化-3.33个百分点、-3.26个百分点、-1.17个百分点、-2.38个百分点;除城商行资产增速较一季度小幅回升外,国有大行、股份行、农商行资产增速均有所回落。

资产负债规模较快扩张

信贷增长仍然较快,继续呈现稳中趋缓态势。上半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下滑1.8和2.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反映央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均衡增长,增强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分结构看,住户短期贷款、住户中长期贷款、企(事)业短期贷款、企(事)业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58%、3.91%、8.00%、13.07%、7.46%,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变化-7.87个百分点、-1.16个百分点、-1.62个百分点、-2.25个百分点以及7.83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分别变化-6.39个百分点、-1.03个百分点、-1.33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以及9.27个百分点。住户短期贷款增速下滑趋势明显,反映的是居民对当前经济形势持偏保守态度,加杠杆意愿较弱;企(事)业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与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有关。

住户短期贷款增速下滑明显

企(事)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

行业信贷投向聚焦做好“五篇大文章”。主要领域信贷增速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末,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4%、20.3%、13.5%和10.7%,绿色贷款增速更高达35.1%,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9.6%);工业、基础设施、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23.6%、13.4%、13.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已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普惠小微授信户超6000万户。

主要领域信贷增速保持较快增长

负债增速稳中趋缓。5月末,商业银行总负债为329.9万亿元,同比增长8.39%,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别回落2.94和2.9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增长10.02%、3.29%、9.93%、6.58%,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变化-3.67个百分点、-3.72个百分点、0.39个百分点、-4.73百分点,较上年末分别变化-3.91个百分点、-3.33个百分点、0.74个百分点、-4.16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国有行和城商行负债规模增长最为明显,城商行增速维持上升状态,股份行负债规模增长相对较为缓慢。

负债规模增速整体下滑

存款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6.10%,增速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3.87个百分点和4.88个百分点,延续下滑趋势。分结构看,住户存款同比增长10.60%,增幅较上年末下降3.23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增长-2.90%,增幅较上年末大幅下降8.4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内需不足导致企业经营不够景气;政府财政存款同比增长11.25%,增幅较上年末下降4.59个百分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速11.35%,增幅较上年末上升4.20个百分点,反映了存款流向保险市场、基金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后,非银机构在银行的存款增长较快。

非金融企业存款下滑明显

非银机构存款增速持续加快

利润逼近零增长

大型银行首现负增长

利润增速延续放缓态势,触及负增长的拐点,大型银行利润下降明显,股份行低位波动,优质城农商行领跑行业。金监总局官网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较2023年全年增速下滑2.5个百分点。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6%、1.1%、4%和15.5%,分别比2023年同比增速水平变化-6.4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10.8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利润整体承压形势环比更为严峻。国有大行一季度在规模持续保持较快扩张的情况下净利润整体首现负增长,各行一季度报披露数据显示,仅交行增幅为正,为1.2%,其中工行降幅最大,为-3.0%,值得引起关注。股份行净利润一季度虽由负转正,但仍处于低位波动运行轨道,在行业整体承压的大背景下,股份行净息差、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不良处置等方面全面承压,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很小;股份行内部格局方面,一季度股份行净利润增长主要由二三梯队的中小型银行贡献,而位居头部的招行、兴业、中信净利润分别增长-2.0%、-4.2%和-0.3%。城商行、农商行利润增长较快原因与小型银行净息差稳中有升(北京、上海等较大银行净息差表现与股份行类似)、规模较快增长、高拨备覆盖赋予优质城农商行较灵活业绩释放空间有关,其中,江苏(9.9%)、宁波(6.3%)、南京(5.2%)、北京(4.6%)等银行实现了业绩稳健增长。

国有大行净利润首现负增长

股份行低位波动

营收持续负增长。银行业营收自2022年起步入负增长通道,此后逐步扩大降幅。一季度国有大行营收9241亿元,同比下降2.2%,9家上市股份行营收3913亿元,同比下降3.2%,浙商、江苏、宁波、南京4家地处江浙地区银行营收表现较好,一季度同比增幅分别为16.6%、11.7%、5.8%和2.8%。中间业务收入延续2022年以来的下行趋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小幅下行,国有大行、股份行、优质城商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分别为16.7%、15.9%和8.1%,同比分别下降1.0、2.5和1.8个百分点;在息差下行、中收偏弱、优质资产荒的多重压力下,国内银行一季度投资净收益成为亮点,国有大行、股份行和优质城商行投资净收益分别同比增长35.2%、61.4%和15.9%。

净息差继续收窄,资产定价下行为主因。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2023年下降15BP,自2023年跌破1.70%的心理界线后,进一步创历史新低。资产端,2023年以来,监管屡次提及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和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伴随着降息的持续落地,贷款端定价水平受到的冲击较大,特别是资产荒背景下对于优质客户的竞争导致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公布的广东省(不含深圳)新发生业务利率水平看,2024年5月份新发放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4014%和3.6435%,比2023年12月分别下降12BP和42BP;负债端,存款定期化以及手工补息整改因素形成对冲,推动计息负债成本率略显刚性,稳中有降。分银行类型看,一季度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47%、1.62%、1.45%和1.72%,分别较2023年收窄15BP、14BP、12BP和18BP。

净息差水平持续收窄

行业资产利润率保持韧性。一季度,国内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6%、1.1%、4%和15.5%,由于股份行以及城、农商行总资产规模步伐慢于净利润,推动资产利润率同比上升,同时带动一季度整个行业资产利润率小幅上升。

银行业资产利润率保持韧性

资产质量整体稳健

资本充足率稳步上升

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与年初持平,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不良+关注类”贷款占比合计3.77%,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均处于近年低位,主要由于随着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力度持续加大,不良新生成相对平稳,加之不良清收处置力度不减,推动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分机构类型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5%、1.25%、1.78%和3.34%,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同比下降0.03个、0.03个和0.06个百分点,农商行不良率仍处高位,且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反映农商行受客户资质、风险管控能力等影响,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仍较大。

不良率整体稳中有降

农商行不良率仍较高

拨备覆盖率稳中略降。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4.5%,较年初及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6个和0.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26%,较年初及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01个和0.07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在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下,部分银行通过减少拨备计提反哺利润。分机构类型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51.2%、218%、191.2%、132.7%,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同比上升0.6个、3个和5.2个百分点,农商行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主要受资产质量下迁影响。

拨备覆盖率稳中略降

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国有大行领先优势继续凸显。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43%,较年初及上年同期分别上升0.37个和0.57个百分点,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渠道增强资本实力;另一方面,自2024年1月1日起,资本新规正式实施,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已按新规后口径调整,整体数值高于新规前口径。分机构类型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31%、13.53%、12.46%和12.7%,同比均有所上升,其中国有大行上升较为明显,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

上半年银行业政策回顾

2024年以来我国宏观政策坚持稳中求进,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强化国家重大战略和基本民生保障;监管政策有棱有角,统筹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修订印发《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发布《关于银行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继续推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强化逆周期调节

2024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成效显著,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社会融资成本继续下降。总量层面,一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年初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上半年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累计共2294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二是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完成金融机构存款补息整改和存款利率市场化,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行;三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结构层面,一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有力支持住房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引导大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强化国家重大战略和

基本民生保障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上半年,财政收支运行平稳:一是财政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5913亿元,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1.5%左右,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回落;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上突出轻重缓急,强化国家重大战略和基本民生保障,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36571亿元,同比增长2%,在支出结构上突出轻重缓急,重点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从主要支出科目看,与增发国债相关的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分别同比增长8%、6.8%,保持较快增速;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同比增长4.2%、2%,保持一定力度。从上半年财政收支看,各级财政部门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轻重缓急,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监管有棱有角

统筹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和

金融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金融管理部门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银行业主要监管政策有:

一是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五篇大文章”被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随后人民银行设立信贷市场司,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2024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做好“五篇大文章”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银行保险机构职能优势、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做好监管支持工作等重点举措。此外,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等政策,设立支持“五篇大文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

二是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2024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推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2024年5月,一系列住房金融政策全面推出:央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将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不低于20%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不低于30%调整为不低于25%。取消全国层面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实现房贷利率市场化。下调各期限品种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等,更好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三是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引导银行机构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落实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规范信贷管理,修订印发《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推动银行业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质效。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压实金融领域相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全面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力争实现监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是加大民生普惠领域金融支持。2024年1月和3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先后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从住房和汽车两大领域鼓励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助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2024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推动实现普惠信贷保量、稳价、优结构;3-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人民银行等三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聚焦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在商业领域的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共同提升商业领域支付服务水平。4月底,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召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工作推进会,要求不断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实效。

区域政策稳步推进强化落实

推动金融更好助力

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抓好标志性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等;5月27日,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听取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强调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等。

二是加强政策指引与落实。如,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方案提出制定实施浦东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推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在前沿产业发展、跨境和离岸金融、新型国际贸易等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支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3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紧紧围绕改革开放综合功能平台的定位,推动国家级新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更有作为,提出增强新区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支持新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举措;国家发改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六方面重点任务,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发展目标。上述系列部署和要求,为银行业更好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依据和指引。

产业政策聚焦重点领域

为产融结合提供指引和方向

上半年,中央和各地区层面围绕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专精特新、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升级、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为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加大金融政策支持,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6月21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出台《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银行向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个百分点。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1月18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性产品等六大举措,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2月2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符合《目录》要求的项目或活动提供金融支持;2月5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等;6月份,出台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4个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部署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等任务举措。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6月14日,财政部、工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补链强链作用,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修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对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企业和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支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6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围绕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和社区服务消费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举措。

下半年展望

展望下半年,金融系统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部署要求,继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金融监管政策延续严的基调。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有望持续稳定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稳固。收入继续承压,利润难阻负增长,净息差仍面临压力,但降幅有限,中收表现预计结构性改善。零售金融延续修复态势,公司金融持续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市场业务提质增效。银行业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健,但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压力仍存。

货币政策进一步

加大逆周期调节

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

金融监管政策延续严的基调

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掣肘是国内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并存。预计下半年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深化,以及国内稳增长诉求上升,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加大,策略上灵活适度,择时决定是否降息降准(7月22日,央行宣布即日起公开市场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8%降至1.7%,LPR下调10个基点,将隔夜、七天和一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SLF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总量和结构工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发挥双重功能。总量上,继续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结构上,引导大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继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落实好存续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价格上,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综合施策、校正背离、稳定预期,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财政政策更加发力见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7月19日举行的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发力见效,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杠杆撬动作用,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释放了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信号,预计中央加杠杆趋势将得到延续。

金融监管政策延续严的基调。7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系统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强调要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切实做到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预计面对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后续金融监管部门将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强化“五大监管”,健全金融法治,推动制定《银行保险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修订《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中国银保监会现场检查办法(试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同时,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推动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有效金融支持;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统筹抓好化债和发展;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有计划、分步骤因地施策,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

资产负债规模

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稳固

展望下半年,在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带动下,经济形势有望继续稳中向好,实体经济信心持续恢复,主要金融数据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预计下半年融资总量稳步扩大,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加速发行、地方专项债资金逐步位,预计将撬动更多配套信贷资金进入相关领域。信贷投放节奏更加均衡,在改变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影响下,信贷投放“冲时点”现象明显缓解,下半年信贷投放将重点结合实体经济需求及产业发展需要,均衡、合理投放。重点领域信贷增速将保持中高速增长,随着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推动“五篇大文章”加快落地,科创、绿色、普惠等领域信贷增速仍有望维持两位数,但增速与上半年相比或将有所放缓。债券融资或将继续放量,在监管部门引导下,债券市场重要性持续凸显,企业发债融资规模有望持续扩大,这将对社融带来一定支撑。存款保持平稳增长。一方面,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和金融市场趋稳,投资者的心态和预期逐渐调整,各类优质资产将恢复吸引力,进而吸纳存款资金,推动部分存款流向理财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以及消费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下半年稳经济力度进一步扩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更强,对稳定存款增长形成助力,共同推动存款增速平稳。

营收继续承压

利润难阻负增长

总体来看,受制于结构性需求不足与资产价格的进一步走低,银行业整体收入承压的状况仍将持续,从而使得行业净利润增速可能在二三季度穿过拐点,步入负增长轨道。

净息差仍将面临压力,但降幅有限。从资产端看,一方面,2023年两次LPR下调和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压力在2024年初进行重定价并持续影响全年,叠加当前信贷需求尚未明显改善,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的背景下,新发放贷款利率可能会继续承压;同时,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党中央在谋划长远改革的同时,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银行业加大力度推进有效信贷投放,从而对资产端定价形成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当前银行业息差水平已经逼近行业安全边际,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考虑到此前一季度央行首次提出“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的命题,有关息差目标定位问题将更多提上决策监管部门的议事日程,对资产定价形成保护。从负债端看,一方面,4月8日利率自律机制发起的倡议提出,银行应对手工补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此前违规作出的补息承诺,在付息日一律不得支付。银行应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手工补习整改工作的完成及后续影响,导致存款隐性成本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在存款利率下行、存款定期化进程已持续较长时间的大背景下,即便资本市场表现持续偏弱,居民资产配置重新多配理财产品的进程预计短期将持续,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稳定负债成本的议价能力,导致总体上存款利率呈现刚性。

中收表现预计结构性有所改善。预计银行业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总体依然承压,但部分领域仍存在结构性机会。理财业务规模有望重回较快增长区间。上半年,在存款利率下行、监管禁止手工补息、权益市场震荡、债券市场行情向好等背景下,以投资固定收益品种为主的银行理财业务规模明显回暖。展望下半年,在存款利率下行、投资风险偏好回升等背景下,考虑金融市场逐渐趋于稳定,理财产品收益表现的吸引力相对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理财机构继续拓展代销渠道,银行理财业务有望承接部分居民储蓄,基金和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将稳定增长。财富管理收入仍有增长空间,尽管公募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下调以及银行代销保险佣金率压降等将给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带来挑战,但银行将持续加大营销力度,提高网均代销产能,通过“以量补价”对冲降费影响,并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手续费相对更高的期缴产品销售占比。

零售金融延续修复态势

公司金融持续支持重点领域

金融市场业务提质增效

零售金融方面,一是消费金融延续修复态势。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高于4月,预计未来消费潜力仍有释放空间。住房消费方面,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下行,居民加杠杆动力不足。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5月17日央行和金监总局发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取消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以及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等四项房地产新政,有助于释放居民住房金融需求,为商业银行因城施策、服务优房优客融资需求提供了动能。家电消费方面,国务院3月13日印发实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持续生效,引导和促进汽车、家电产品、家装消费、二手商品流通等消费需求,将带来信用贷款、大额分期等消费金融机遇,以及在家具城、汽车4S店、卖场等商圈拓展收单业务机遇。其他消费方面,各地政府通过举办各种促消费活动来激发当地消费需求,如《四川“2024消费促进年”总体方案》《上海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等,为商业银行因地制宜发挥政银合力,发展消费金融提供机会,二是养老金融继续市场拓展和创新试点,养老金融在整体上沿着“财富端综合化、生态化、智能化,资产端注重安全性、低波动”的发展脉络发展的同时,2024年继续在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领域创新试点和探索推进,养老金金融继续个人养老金业务跑马圈地进程,养老产业金融围绕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随着我国专属养老保险、养老理财等产品货架不断丰富,养老服务金融重点在政策制度框架外探索养老产品创新。

公司金融方面,一是科创、绿色等结构性机会延续。2024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引导企业优化生产,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旨在通过推广先进技术装备,实现相关领域节能降碳,涉及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将催生更多需求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生产。多部委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湖南、四川等首批低空空域改革示范省份亦纷纷出台一批省级配套性政策,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支持各类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有望带动飞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迅速发展。二是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在深化普惠信贷专业化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进一步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对普惠群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科技赋能普惠金融与乡村治理高效融合,保障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促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提质升级,满足农村客户综合金融需求。三是在数字金融领域,围绕金融科技产业和底层技术研发等领域,加大资源倾斜力度推进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展业和服务夯实基础。

金市业务方面,一是债券市场波动或加大,但仍具有一定配置价值。上半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年初的2.56%下降至3月末的2.29%,经历调整后再度下探至6月末的2.21%,央行已多次提示长期债券投资风险。展望下半年,在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国债借入操作逐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发行逐步放量、超长期特别国债陆续发行等背景下,预计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空间较小,债市波动性有所加大,金融机构需把握降息降准等波动性操作机会。二是资产托管行业稳健发展。随着资管行业逐步转型发展,行业马太效应逐步显现,优质管理人对托管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金融机构将适应行业转型需求,尤其是围绕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资管、信托等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强化托管服务质量,稳步扩大托管规模,提升托管中收水平。

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健

但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压力仍存

展望下半年,金融机构将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的关系,持续强化各类金融风险防控,积极推进不良资产核销处置,不良率有望保持稳健,但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仍存一定压力:房地产方面,上半年,房地产政策供需两端双向发力,从全国到地方层面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后续随着政策落地实施,有望带动预期改善,但实质性改善仍取决于销量和投资何时筑底回升。商品房销售低迷,加之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集中到期压力较大,房地产领域潜在信用风险仍需关注。地方债务方面,随着对高风险地区债务管控力度加大,以及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债务置换、展期降息等工作,预计地方债务风险集中暴露风险较低,但仍需关注债务负担重、化债难度高的地市级政府平台等违约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方面,需关注在息差收窄、大型银行市场下沉、银行业盈利能力下行等背景下,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及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金融机构风险状况。此外,在居民消费仍需恢复、未来收入预期仍存不确定性背景下,部分居民还款能力下降,零售信贷风险逐步暴露,后续仍需加强消费信贷、住房按揭、信用卡等零售信贷领域潜在风险。

著作权归

广发银行战略规划部

广发金融研究院所有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