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历史 我的

34万亿!保险业,新高! “李鬼”保险机构再现!多地发文提醒

2024-10-15 11:51:21  人气:11

34万亿!保险业,新高! “李鬼”保险机构再现!多地发文提醒 

34万亿!保险业,新高!

来源:券商中国

自今年1月突破30万亿元大关后,保险业资产规模继续高歌猛进。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保险业经营情况数据显示,至2024年8月末,保险行业总资产34.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92%,再创新高。

保险业总资产超34万亿

今年以来,保险行业总资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至2024年8月末,保险行业总资产34.1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3%,较年初增加资产规模4.17万亿元。这意味着,8个月增长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2021年,伴随着保费增速转负,保险行业总资产增幅一度降至个位数。但随着行业转型深入和保费探底回升,保险行业总资产开始步入快车道。2023年末,保险业总资产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5%,重回双位数增长。

这一增长态势在各金融机构中表现也相当抢眼。据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2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80.64万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33.10万亿元,同比增长6.6%;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3.75万亿元,同比下降0.1%;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33.80万亿元,同比增长15.7%。保险业增速最快。

总资产快速增长的同时,保险资金运用规模也站上新台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0.8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8%。截至2024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1.8万亿元,超过公募基金30.90万亿元的净值规模。

人身险8月保费增超50%

保险业总资产增长的背后,是保险业历经数年的转型成效渐显。

今年以来,随着居民保障性需求上升、产品结构优化,叠加预定利率下调、银保渠道实施报行合一等影响,推动保险公司保费、营收等核心指标向好。

数据显示,2024年前8个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38万亿元,原保险赔付支出1.5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04%和27.57%,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5%,原保险赔付支出增长26.1%。

人身险公司方面,前8个月原保费累计收入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6.07%,其中寿险、健康险分别同比增长18.58%、7.33%。8月单月,受到居民储蓄需求旺盛、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催化等因素影响,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达53%。

财险公司方面,前8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17万亿元,同比增长5.46%,其中车险和非车险原保费收入分别为5757亿元和59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5%和7.82%。

另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受益于负债和投资双轮发力,2024年上半年5家A股上市险企实现营业收入1.27万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归母净利润1718亿元,同比增长12.5%。受益于净利表现强劲,其中4家险企拟中期分红总计270亿元。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版国十条”),为保险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

“新版国十条”以“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为主线,对未来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规划,引导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其中明确,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务持续改善、资产配置稳健均衡、偿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内控健全有效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监管科学有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国泰君安分析认为,国务院印发保险业“新版国十条”,引导行业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投资端来看,强化资负联动,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利好引导保险公司长期稳健投资,增厚长期收益,缓解利差损风险。负债端来看,引导提高保险保障水平,预计率先进行渠道产品改革的头部公司与监管高质量发展要求导向更为一致,如财险风险减量管理、养老险与养老服务结合、健康险与健康服务融合等,经营优势有望更好体现。

国联证券认为,保险新“国十条”的颁布有望助力保险行业更有效地防范化解风险,从而能更好地推动保险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后续随着监管持续趋严,风险管理能力更强、经营更规范的头部保险公司有望迎来更好发展,保险行业的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善。

发布于:广东


“李鬼”保险机构再现!多地发文提醒

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近期记者注意到

海南、贵州、广西、云南等

多地金融监管局相继发布了

有关非法从事保险中介业务的风险提示

非法保险机构的常见套路有哪些?

消费者又该如何识别非法保险中介?

“李鬼”保险公司频现

海南金融管理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

海南金融监管局8月14日称,近日该局联合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排查发现,海南椰子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15日变更企业名称为“海南元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并开展经营活动。然而,该企业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也未获得保险业务、保险经纪业务等金融业务经营资格。对此,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已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海南元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代替其企业名称处理,并作出风险提示“未取得保险许可证,不允许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搜索该公司名称,没有找到相关条目。随后搜索该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60000MA5TURRR20),出现相关条目,但企业名称被标注为社会信用代码,且已被标注相关风险提示。不过,在企查查等非官方平台,仍然可以直接以企业名称搜索到该公司。

该企业名称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被代码代替,并配有风险提示。 资料图片

企业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自成立以来该公司经历4次更名。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营业执照,该公司在行政许可方面仅获得税务许可。

记者注意到

这是近一个月内海南金融监管局

再次就无资质假冒险企

进行风险进行提示

7月26日,海南金融监管局发文称,近日接到群众举报,一家名为“海南达昌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国内部分地区非法经营保险业务或进行保险欺诈活动。该企业未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未获得金融业务经营资格,其经营保险业务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破坏了保险市场秩序,请广大消费者切勿上当受骗。该局还表示,经核查后发现,通过该公司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已无法联系,已将其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或涉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

非法保险中介套路主要有三类

据了解,根据有关保险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先照后证”改革精神,保险机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申请业务许可并取得保险牌照或中介许可证,方能依法经营保险代理、经纪或公估等业务。

然而,近期广西等多地金融监管局发现,市场出现未经保险中介业务许可或备案,但名称中包含“保险代理、保险销售、保险经纪、保险公估”字样机构。

那么

非法保险机构的常见套路有哪些?

司法机关披露的案件或可窥见一斑

3月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则关于《保险公司遭遇集中“退保”危机 背后却有一群人赚得盆满钵满》的消息。根据通报,“代理退保”中介机构误导消费者,错误引导保单持有人办理保险退保,从中收取30%—60%的高额手续费来获利。

2023年9月,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发布通告称,已将西安普惠康泰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涉嫌集资诈骗案移送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根据公安机关侦查,西安普惠康泰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成立后,孙某等人非法大量购买老年被害人公民个人信息,随后公司业务人员冒充保险公司客服人员拨打被害人电话,以之前购买的保险产品收益太低为由,诱导其退保或者办理保单贷款,以年息12%-24%为诱饵,诱骗被害人签订《分红服务协议》,骗取被害人投资款。截至案发,共有165人报案,投资金额1400余万元。

财经专业人士分析认为

非法保险中介的套路主要有三类

一是误导和怂恿退保

二是虚假代理维权

三是非法集资和诈骗

非法保险中介在此过程中收取了高额手续费,消费者则可能遭受财产损失,失去保障和资金。

那么

如何判断保险中介机构的真假呢?

云南金融监管局指出,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前,可登录“保险中介云平台”(www.insurcloud.com.cn)查询机构经营资质及从业人员执业信息。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当审慎选择合作机构,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资质的机构从事保险中介业务活动。

金融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

如需购买保险,消费者应当购买经批准在中国境内设有合法营业机构的保险公司产品,应当购买经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或备案的产品,并且应当核实销售人员是否具有合法的展业资格。

消费提醒

四步甄别非法保险中介

第一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网核实机构注册信息。

第二步,查询机构保险经营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

第三步,警惕过度承诺,对声称高额回报或“零风险”的保险产品保持警惕。

第四步,留意合同条款,防止被误导购买不符合需求的产品。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聂国春

编辑/李晓雨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